如果我知道咱爹,不僅是我爹,也是你們的爹,就一定會想到分攤責任,否則心里就會不平衡。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系的本來,本該如此。
沒錢的兒女多了,辦到哪里是哪里。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么程度不是標準。
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東西了。
據統計中國60%的醫療費用是花費在病人臨終前的生命維持系統中,生老病死,死亡到底是不是一種病?最后花費巨資維持親人極低質量的生命,是親人的本意嗎?多少人是迫于周圍人,周圍環境,或者說是這種傳統文化的壓力,明明可以給親人有尊嚴的離去的機會,但是卻不得不對親人和自己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進行巨大的折磨。
如果你養兒是為了防老,就別提母愛有多偉大了,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也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而老人越覺得養兒防老,心里就越覺得吃虧,心里就越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