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1天,是一件事情,從無到有,培養慣性的時間。
21天,是一份報告,從零到一,約定寫完的時間。
21天,是一次突破,從死到生,學習英語的時間。
21天過去了,是核聚暴力突破英語第一期結束的時間,我畢業了。
我記得課程剛開始,在留言時,我立下flag,要在21天突破23篇經典文章,作為網絡生命體的我,要寫一份只屬于我的學習報告,還開玩笑要借核聚老師公號發表文章,玩一次“借勢法則”。
和所有曾經失敗的人一樣,我是英語極差的人,沒有任何語言方面的天賦,自打上學開始英語就是墊底拖后腿的學科,直到我現在上大學,四級勉強貼水低空飛過,六級苦苦掙扎如愿掛科。
我時常在想一件事情,在語言方面是不是沒有天賦就不能學習?是我真的不適合學英語,還是沒有掌握方法和技巧?
單詞我是背了,然后就忘了,忘的速度比背的速度快;美劇我也看了,然后就只是看劇,最后變成直接看中文字幕;題目我也刷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該不過的還是不過。
的確自己就是屬于說不出10句標準英語的大學生,真是不想承認。
反正核聚說可以21天可以突破,那不如試試看,按照他說的做,不成,他的鍋。
所以21天前的我就是試試看而已,反正已經失敗那么多次,再失敗一次,沒什么的,去開營大課聽聽看吧。
可是聽到一半發現,這課程不是單純的雞湯和成功學,是建立在嚴密邏輯和科學原理下的一門課程,核心是一萬次法則的定律,是從神經系統和學習法則的層面來學習一門語言,一件事物。
量不夠,頻率不夠,專注度不夠。
記憶是形成新的突觸,是一種生理性的變化。
要在一天之內把記憶的東西儲存在同一個神經元里。
很好,自己都沒做到,這就是學習沒有成長的原因。
人腦就是這樣發揮作用的,法則就是這樣規定的,順昌逆亡,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學習的機理,無從辯駁,比所有成功學和雞湯都來的直接。
一針見血,簡單粗暴,說的我服。
聽到這里,隱隱有一種感覺,這課程不是過家家,是玩真的。
02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這么順理成章,按照核聚老師的方法操作就行,第一次覺得學習原來可以這么容易,居然有路可走,有章可循,不用在一團迷霧中來來回回兜兜轉轉,核聚一伸手,就生生把我拖拽出來。
在背誦文章的過程中,根據法則和自身實際情況,我更新了自己以前陳舊的學習方法,安裝上新的操作系統。
1.背誦每篇文章之前先通讀一遍,了解主題和大意,查不懂的單詞和讀音。
2.逐字逐句背誦,背完第一句,再背第二句,然后回過頭把前兩句一塊背誦。沒問題了,背第三句,回頭一二三連起來。第四句,回頭...直到把整篇文章背完。
3.在中午午休前或者在晚上專門拿出一整段完整的時間進行抄寫和默寫。
4.隨時隨地復習,想起來就復習,睡前復習,睡醒復習。
5.每隔一段時間停下來重新背誦抄默之前學過的所有文章。
6.空閑時間聽原音音頻,為了不枯燥換多種玩法,快速抄寫默寫,慢速抄寫默寫,模仿名人背誦,個性化的打卡方式等等。
每天都這樣重復是什么感覺?
當然是枯燥和痛苦,但懷著期待和小確幸。
這過程當然痛苦,還很枯燥無聊,可這就是這門課程吸引人和具有挑戰的地方,它點出記憶的原理,科學結論就是如此。
像是在高高宣判,別扯那些沒用的,要么重復到永遠記住,要么遺忘,在科學和規律面前,我們無從爭辯,規律從來不是用來違背的,規律是拿來順從和利用的。
而且從來就沒有人說學習和背誦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那些說學習很輕松的人,往往是沒把話說全,完整展開應該是這樣一句話:
學習的過程當然是痛苦的,但是學習后運用到生活中,讓自己生活發生改變,是輕松和快樂的。所以這句話經常被簡稱為,學習是輕松快樂的。
做事情要知道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去做,有明確的目標和路徑。21天背完23篇文章就是目標法則。像是畫好藍圖,按照圖紙施工,一磚一瓦壘起來的才是一座高墻和燈塔,否則埋頭苦哈哈的干最后還是一片不成形的碎磚爛瓦。
而記憶原理,痛苦法則,在背誦過程中像是俄羅斯套娃一般,層層嵌套,越套越高,每次往前的重復都是加深大腦的溝回,背誦背后的神經原理是產生新的突觸,產生實實在在新的生理性變化。所以只有不斷刺激和重復,高強度的訓練,才有可能印刻在腦海深處,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抄寫默寫是為了加強肌肉記憶,換一個角度刺激大腦。背誦是一方面,但是書寫是另一方面,第一次嘗試走捷徑不想抄寫直接默寫的結果就是,這里少了一個“the”,那里少了一個“s”,嚴重的甚至把單詞寫錯或者是直接略過一整句完整的話。
在抄默過程中,會聽見筆沙沙的聲音,自己的手不受控制般在紙上飛舞,無他,唯手熟爾。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肌肉的記憶不會騙人,像是膝跳反射般下意識寫出一系列完整的句子,張口就來,張手就寫。
更重要的是,在抄默之后,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寫了幾頁甚至是十幾頁,可視化的進步給人以巨大的沖擊,我背了,我抄了,我默了,最后的結果就是,我會了。
一時會不成,要時時會,一直會,所以要隨時隨地復習,定期復習。
在我看來,這比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更好用,更簡單。因為艾賓浩斯的復習有嚴格的時間間隔,5分鐘,10分鐘,1小時等等,想用艾賓浩斯,先記好每隔多長時間復習再說...
而隨時復習,想起來就復習,比艾賓浩斯簡單粗暴好多好嗎...實際上隨時隨地復習在次數上會比艾賓浩斯的復習次數更多,頻率更高,每一次重復都是加深已有印象,不會就繼續背誦,繼續抄寫默寫,所以走在路上,排隊打飯,刷牙洗臉,想怎么背就怎么背,任性至極。
我記得自己在一個沒課的早上跑到圖書館去,拿起紙筆重新背誦和默寫已經完成的文章,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學習和投資一樣,都要止損,投資要保住本金,學習要留有痕跡。邊學邊忘正負一加還是零,覺得自己好像學到很多,麻痹自己的感覺很虛幻,最后被生活吊打的痛感卻很真實。
在圖書館花三個小時認認真真抄默十幾頁紙,紙張越來越厚,筆墨越來越少,很踏實,很安心。
為了讓學習不那么枯燥,總是要想盡辦法找點樂子,換著花樣學。
聽音頻的時候,我最喜歡丘吉爾的《絕不投降》,自信,決絕,堅韌,鼓舞人心。經典文章的背誦少不了經典音頻,核聚老師一直強調,你學習突破的不是英語,你學習突破的是整個人生。因為這23篇經典文章是各行各業各個歷史時刻的經典演講,我能想象丘吉爾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后發表這番演說對于英國,對于二戰意味著什么。
每次聽原音音頻,都有一種極強的代入感,就像我此刻站在歷史的洪流中,有機會變成一分鐘的丘吉爾,喬布斯,馬斯克,變成那些改變世界的人,我將和他們一樣,因為我在聽他們做的事,我在背他們說的話,和他們一樣,我在突破我自己。
03
這21天下來,和朋友們聊到核聚,談及對他的看法,說他是老師,科研工作者,智者,摯友。
可我覺得核聚就是個壞人。
因為他說成功有捷徑,一切都有套路,按照法則來,就能成。
他壞就壞在這里。
高考逆襲,用法則;考研失敗再逆襲,用法則;在國家隊當教練,用法則;寫公眾號,用法則;創業開課程,用法則......
全都是法則。
“法”不僅是洗去痛苦,“法”是利用規律像水一樣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千變萬化,變換成駛向彼岸的舟船,載他去下一個港口。
“則”不僅是規范和戒律,是拿起鐮刀走向風吹過的原野收割稻谷,或者是,成為被人收割的麥粒。
生活是殘酷的,每一秒鐘空氣都散發著水或者血的味道,要么乘船遠去,要么絕命狂飆,每一個人疾行奔走在這個世界,找尋面包和美酒,詩歌和遠方。
可誰能是你,誰又是我,人生來精條條,赤裸裸,面對的是同樣險峻的高山,需要跨越相同的鴻溝和天塹。生活默認的設定是每個人需要在兇險的生活中獨自掙扎搏殺,撞的頭破血流之后探尋一條披荊斬棘的小徑,沿著這條路匍匐前進到平地去,才能大口呼吸新鮮的空氣,看見滋潤雨露的陽光,再休整,再搏殺,再奔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途,可是核聚自己跑到一半突然停下來,扭頭看到還有許多人在泥地里打滾,在樹林中被掛在高枝上,他在眾人驚恐和艷羨的目光中掉頭往回,伸出手去,和那些被野獸追著跑的人說,我在叢林中找到了匕首,點起了火把,在岸邊造好了游船,你們只需要跟我來,和我一起,像我一樣,咱們就能一塊去彼岸。
核聚,你真是個壞人。
他過早將生活的真相揭露在我面前,又過早將成功的秘密告訴于我。對世界的感受和認知需要長久的體驗和積累,會產生許多荒謬和錯誤,在一次次被生活打翻在地之后,才能獲得那么一點點寶貴的經驗,最終獲得某種真實的看法,成為自己的寶器。
可是核聚直接掏出口袋,十八般武藝傾囊相授,為了讓人們少走些彎路,少掉一些坑,徑直公布考題的答案,希望能因此減輕生活帶去的恐懼和痛苦。
如果說人生還有什么樂趣,大概是面對未知的害怕和興奮,需要自己點亮漆黑的地圖。但現在只要照著核聚走過的路徑再走一遍,他說你也可以游到對岸去。世界是一張攤開的地圖,核聚游歷過足夠多的山水,見識過足夠多的日月,回來把他的“法”和“則”告訴我們。
可是他又說,為了實現這些法則,需要巨量的重復和檢驗,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卻是難以自控,要自律,要克制,要勇猛,要精進,總結起來,要當真。
很多時候,即使一艘航船揚帆出海,也未必能到達彼岸。深藍的水波會卷起滔天巨浪,沖擊桅桿和船體,左手舉著羅盤,右手把著輪舵,也會在不經意間被吞噬擊沉。因為上船是一方面,行進是另一方面。需要嚴格執拗的執行操作程序,按照規范和要求不折不扣的執行,才能最大程度保持平穩與矯健。
所以這21天,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背誦學習,利用碎片化時間叨叨念念,不知道寫掉多少支筆,在每一個夜晚和其他戰友們打卡記錄。
嘗試和驗證法則的經歷當然痛苦,生活本來就是痛苦,要駕馭生活更是痛苦。
就像創新是舊有元素的排列組合,而法則的編排設計更是千千萬萬,需要創造一條屬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核聚他帶我走出叢林,穿越迷霧,走到十字路口,在面對無數路標時又突然消失不見。他的成功,是他的人生,而眼前的黑暗和未知,需要我自己去點亮。他告訴我公式,給予我思路,至于人生的一連串應用題,他再幫不到我。
核聚把方法告訴我,讓我知道很痛苦,還讓我去經歷痛苦,他當然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壞人。
04
于我而言,21天的魔鬼訓練告一段落,可是生活的捶打敲擊才剛剛開始,依然要不停重復,溫習,折磨自己。
最大的收獲是,我體會到水流動的感覺,掙扎行進時的兇猛暴烈,突破成功后的平緩溫柔,這些經歷像水一樣包裹住我的全部身心。我時時刻刻惦記著一件事情,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21天我學習了怎樣去學習,糾正了我關于學習的觀念。
學習是急功近利的,是要立竿見影的,技能和方法必須是快速有效的,潛移默化說的是特質和個性,從來不是學習,時間太寶貴,時間不等人。這是兩件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總是很容易有一種錯覺,自己很年輕,時間還很多,可以慢慢來,全部會掌握。如果答案這樣簡單,就不會有三六九等,不會有階層分化。花一段時間集中暴力突破一件事情,徹底燒開一壺水,是最快的路徑。
雖然痛苦,但是苦中有甘。被溫水煮著,舒服至極,但是甜里有毒。
在文章中有一些純文案的海報圖片,這是我21天來的體悟和收獲,把它做成我喜歡的樣子保存下來。而且我以后確實想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一名文案。
所以我打算用暴力突破的方法背誦200個經典文案和案例,為我畢業后的生活提前鋪磚修路,這一回,你覺得我能不能成?
我六級還沒過,需要再戰一回,我打算用暴力突破的方法背單詞,刷題庫,這一次,你覺得我能不能過?
我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想做,兔子那么多,抓到一只是一只,每次都用暴力突破的方式瞅準時機,拿著獵叉狠狠刺去。
這就是法則的力量,遷移的力量,21天,我在水里泡著,不論是細微的溪流,還是兇猛的巨浪,方法相仿,水性相通。21天,我在原野走著,手持鐮刀,收割稻谷和麥粒,良莠不齊,好壞兼具。
核聚是一個壞人,帶我走出叢林后,徑直離去,只給我留下了船和刀,讓我獨自航向未來的深藍,收割黃金的田野。
公眾號:蕉皮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