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勝》中提到的“利用平臺”,不禁讓我想起跟朋友討論的一個問題:公司平臺的資源對于職場小白來說,究竟有多重要?
畢業時,很多朋友包括我都內,都在糾結去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現在來看,大公司更適合畢業生。
為什么?
因為公司是一個平臺,公司越規范,資源越多,說明你見識的東西越多。當你見識過最好的東西時,你心里會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好的標準做范例,以后就算是跳到別的公司做時,這把尺子會幫你衡量挑工作的標準。不可否認,有些創業型公司的確很具有潛力,但畢竟初涉職場不是一個個都是獨具慧眼,一挑就能一擊即中,大多數人都是沒什么經歷的職場小白,需要不斷磨煉才能升級,在此期間,大型公司可以說是幾乎囊括一切公司所包括的元素:
(1)面試全面
通常至少是3面,有些甚至還有復雜的群面復試等,從HR、主管到老板,每一個所接觸的面試環節,都是各個公司包含在內(面試能學到的東西就不在這贅述,問問度娘就能抓一大把)不同于大公司的全面,小公司可能只是抽取其中1—2個環節,大多是為了減少時間成本,這個見仁見智。
(2)工作流程
大型公司:從你面試到坐到工作崗位,你需要經歷,面試—復試—通過—簽訂勞動合同—HR帶你熟悉工作環境并闡述相關規章制度——上級帶你熟悉工作伙伴——坐到座位上熟悉手頭上的工作(大概有3天時間讓你了解項目的品牌信息才會讓你工作)——工作
小型公司:面試——通過——簽訂勞動合同(但有些小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是不買社保的,自然也沒有勞工合同,個人不建議去這樣沒保障的的公司)——上級熟悉同事(這個有些公司都省略了,說在工作中熟悉)——工作(是的,就是這么任性,小企業機動性強,更加愛惜時間成本)
(3)職責分工
大型公司:
好處——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工作,更易專注單一領域,專心做好,并且在這領域里試錯成本低,可快速試錯。職責分明,負責哪方面的,做得好不一定會獎賞,但問責時候不怕甩鍋(僅限對事不對人的好公司),以工作權限懟過去,用事實說話。
壞處——容易變成工作螺絲釘,單一領域工作容易固化麻木,很少機會能接觸其他工作并提升。
小型公司:
好處——一人身兼數職,能學到的東西更多,什么都做,成長提升更快。
壞處——職責不分明,一百種躲鍋技巧,分分鐘撕逼甩鍋。這個其實很大程度要看公司一把手,如果他頭腦清晰,是真想干實事還好,如果不是,建議拍拍屁股走人比較好,不要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其實以上舉例不是想說哪種公司好壞,而是想說夢想很重要,平臺也是不可忽略的。
其實平臺的好壞就像看數字是否有缺一樣,大公司代表的是1、2、3、4、5,而小公司代表則是不是缺5就是缺2。
不是說小公司不好,而是小公司以后茁壯成長后也會發展成大公司,始終會把缺的地方補上,而你如果是在大企業有呆過的話,自然而然知道這些缺的地方對于你來說重不重要,如果你覺得他的價值大到連缺的環節你都覺得不在乎的話,那么這個公司無論大小,都是值得去追隨的。
平臺的展現方式可以是工具、技術甚至是資源,但其本質終究在于是否能提升效率,并且讓人們利用它的過程中,把時間和精力,可以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公司的平臺資源的大小好壞,對于一些久經沙場的老鳥來說,不是問題,但對于小白來說,卻是很重要,它能幫你更快更好地認識一個公司是如何運作,作為職場新手村里,是一個能快速適應職場的好地方,等到羽毛豐盈,自然可以迎接新的挑戰,打怪升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