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很多人都有學生時代的好友,因為升學、工作等原因分離,卻總能保持聯(lián)系。學生時代的聊天可能多半是輕松又愉悅的,參加工作后,人際關系漸漸復雜,你們的聊天會減少,內容也可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訴苦、抱怨,并能夠熟練運用TMD、wocao、SB、MLGB等多種修飾,比如工作中上的:
? ? ? ? “MLGB的!跟你說就我們那SB領導,天天就知道找我茬,真TM惡心。”
? ? ? ? “我那SB同事干的那JB破事,還連累我跟著一起挨批,cào!”
? ? ? ? 休息時間放松一下,打把王者榮耀,遇到坑隊友——“臥槽尼瑪,你TM會不會玩,滾NMD,CNM你個SB!”
? ? ? ? 看著面前那出口成臟,面紅耳赤的跟當年青澀的少年少女形成鮮明對比,作為朋友你可能覺得見怪不怪、無傷大雅,其實可能你我的脾氣已經(jīng)變得很差了。
? ? ? ? 通過家長老師的教育,小時候我們就對那些脾氣暴躁、臟話連篇的人嗤之以鼻,覺得他們素質低下,一旦遇到就躲的遠遠的。何曾想過,自己有一天也變成了自己曾經(jīng)厭惡的人,會覺得“開什么玩笑,我怎么可能會變成那種人”,然而現(xiàn)實是這種事情天天都在發(fā)生。
? ? ? ? 打游戲時遇到坑隊友,心態(tài)爆炸,于是自己開啟噴子模式,結果多半是輸,因為態(tài)度變得消極。跟朋友一起玩,雖然朋友嘴上不會責怪你,心理可能早已給你一個白眼:“一局游戲而已,至于么?”
? ? ? ? 回想一下自己當著爸媽面第一次罵人、第一次爆粗口是什么時候?有的人可能從未在爸媽面前做過吧。回想一下自己大概是在大學時期跟媽媽聊天時吐槽學校的事情時運用了一些略顯粗俗的修飾語,在這之前我也覺得自己絕不會在爸媽面前運用到這些詞語。其實在同學朋友面前早在不經(jīng)意已習慣。受到義務教育的我們在父母長輩面前應該是學會收斂、裝作單純,儼然一個個乖寶寶,一只只小綿羊,其實內心早已踏過無數(shù)只草泥馬。有趣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要是裝過頭了,他們反而會納悶,“你怎么老呆在家里?”,“怎么不找同學出去玩?”,“寶貝你不會對異性無感吧...”等。原本如此你的揭開了真面目后,父母也許也需要適應一下,但應該不會有“我的孩子終于長大了”的慰藉。
? ? ? ? 身處階級高處的人,難道就不會表現(xiàn)出差脾氣?至少相比之下,我們很難見到這類人發(fā)火吧,所謂的社會精英在官場、商場、職場中也不是總能一帆風順,畢竟人無完人,但能在在這個階級站住,能控制情緒是少不了的。他們遇到煩心事后回到家中關起門來獨處時也許會有多種多樣宣泄的方式(城會玩)。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即便擁有全世界,早晚也會毀掉一切。一個人需要這兩種能力,好好說話和情緒穩(wěn)定。
? ? ? ? 生活中因為發(fā)脾氣失去了多少愛,傷了多少人,又耽誤了多少事。沒有天生的壞脾氣,所謂的壞脾氣大多數(shù)都是后天養(yǎng)成的吧。總愛發(fā)脾氣的人不會去考慮別人感受的,讓別人包容你的壞脾氣是一種自私的表現(xiàn)。壞的情緒不單影響自己還會影身邊人的情緒,甚至傳染給周圍的人。發(fā)脾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影響自己身心健康;或許圖了一時之快,卻帶來的遺憾可能伴隨終身。
? ? ? ? ? 最后用美劇《紙牌屋》里夏木總統(tǒng)說的一句話 最為結尾吧——“你知道什么才叫勇敢嗎?無論有何感受,都能管住嘴巴;形勢如此嚴峻,依然不驚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