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
? ? ? ? ? ? ? ? 聞喜縣道北小學? ? 劉珂? 蘆蓉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11.20
教材分析:
? ?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
學情分析:
? ? ? 四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關于送別的古詩,已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的學習能力。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學習程度,我認為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應當以悟詩情為教學主線并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明確多音字“舍”、“朝”的兩個讀音,
2、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目標:
? ? ? 通過自學、讀、說、想等多種方式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度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全詩,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理解“更盡一杯酒”的涵義,體會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今天老師來考考大家。看到這張圖片你想到了哪首詩?(出示課件圖片)
生:《贈汪倫》
師:誰來背一背?(生背誦)
2、師、那你知道李白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走回家鄉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他。)
3、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感受到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唐朝詩人王維寫的《送元二使安西》,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
4、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知詩人,解詩題
1、誰來說一說,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是王維寫的一首送別詩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的?
生:送
師:送誰呢?
生:元二
師:元二是王維的朋友,他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因此稱他為——
生齊:元二
師:從課題中你還懂得了什么?
師:誰出使安西呢?
生:元二
師:誰送元二出使安西呢?
生:王維
師:出使安西,知道安西在什么地方嗎?
師:安西在新疆庫車附近,
師:再來讀一讀。元二去干什么呀?(當時的唐朝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邊關延綿數萬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員去鎮守邊關,保衛國家。元二正是擔負著保家衛國的光榮使命,出使安西的。所以是─王維送別元二出使安西去保衛國家。)
師:是誰送元二使安西?關于詩人王維你知道一些什么?
三、誦讀,初步感知
1、請大家自由朗讀古詩,第一遍,一字一句讀,爭取把古詩讀通讀順。(生自由讀)
2、師:好,誰先來給大家讀一讀,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好
師:非常的準確!誰再來?(生讀)
師: 這首古詩里多音字比較多,大家讀的時候應注意。
3、 第二遍,大聲讀,試著讀出節奏來。(生自由讀)
4、 誰能把這首古詩的節奏讀出來?(抽生讀)
師:你讀出了詩的節奏感,讀出了詩的韻味。
5、 聽到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讀一讀。(配樂讀)
(師范讀一遍,再和學生一起讀,然后重復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1、蘇軾稱贊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在老師來讀,同學們閉上眼睛來想象。
2、你的眼前浮現出了什么畫面?這些畫面中有哪些景物?
生:雨。
師:什么地方下了雨?什么時候的雨?怎樣的雨?(板書:雨)
生:客舍。
師:(板書:客舍)經過雨水的沖洗,客舍會變得更加
生:柳。
師:(板書:柳)柳樹在雨水的沖洗下,會變得更加
3、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4、再讀這兩句詩。
a、這景真美,你再來讀讀前兩句。
b、誰還能陶醉其中地讀一讀。
c、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
2、品詩意,三嘆"故人"
1、可是,就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元二要從渭城,通過陽關這個關口,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才能到達安西。這一路,整整3000多公里,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飛機,就算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時間。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一望無際的沙漠。這一路上,元二再也看不到家鄉的春雨綿綿,陪伴他的是黃沙滿天,這一路上,元二再也看不到家鄉的勃勃生機,陪伴他的是滿目荒涼,這一路上,元二再也飲不到家鄉的水,聽不到濃濃的家鄉話,在那里他舉目無親,鄉音不在。因此,王維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這一別,又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出示課件對比圖片)
2、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a、一讀,讀出對元二的關心來。
b、二讀,讀出對元二的祝福來。
c、三讀,讀出對元二的依依不舍來。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5、元二即將遠行,孩子們,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王維會對元二說些什么呢?說一說詩人心中那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播放樂曲《陽關三疊》)
學生可能會寫:
生1: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師:好朋友,多關心啊。好一個知冷知熱的朋友啊!
生2:元二,多帶些水去,不要渴了。路上要小心一點。
師:照顧得多么無微不至呀!多么善解人意啊!
……
師:一杯又一杯,一杯接一杯,說不完的祝福話,道不盡的離別情,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6、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門外的馬車就要起程了,讓我們帶著這份不舍,這份依戀,我們踏歌吟誦全詩,為元二送上一程吧!(播放《陽關三疊》)
7、據史料記載,王維在元二離開5年后就病逝了,沒想到這一別竟成了永別,讓我們這首古詩背下來,銘記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吧!
8、《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一首非常著名的送別詩,被后人譜曲傳送,稱為“陽關三疊”,也成“陽關曲”“渭城曲”。
六、多積累,體會真情
1、除了我們今天學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生交流的基礎上,出示《別董大》。
2、 指名讀,了解:誰送誰?詩中哪兩句表達了這對朋友之間的情誼? 3、深情朗讀《別董大》,嘗試背誦。
七、作業設計
小練筆:試著把這首詩改寫成為一篇記敘文。
八、板書設計:
? ? ? ? ? ? ? ? ? ? 送元二使安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 王維
? ? ? ? ? ? ? ? ? ? ? ? ? ? 雨
? ? ? ? ? ? ? ? 景? ? ? 客舍
? ? ? ? ? ? ? ? ? ? ? ? ? ? 柳
? ? ? ? ? ? ? ? 情? ? ? 依依惜別
作業布置: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