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
晚上7:30我就下班了,是因為我從下午3:30就開始煲烏雞湯,所以傍晚六點就開飯了。老公回來看到我和兒子已經在吃飯,有點意外,也有點高興,不知道他為何高興?我暫時沒有好奇心,就不探究啦。
注:我是全職媽媽,每天上班就是做家務活。自從將“做家務活”定義為上班后,我的生活更有規律,做家務的效率提高不少,屬于自己的時間當然也就更自由了。
晚上洗碗結束,我愉快地下班。提前了一個小時下班,我看著還有很多富余的時間,琢磨著是畫畫呢?還是過會兒去跑步?或者畫畫之后再去跑步?
先畫畫吧,有幾天沒畫了。
畫畫中途,兒子來打岔:“老媽,把手機給我一會兒吧?”
“不可以!”我溫柔而堅定地拒絕了。
“就一會兒?”
“不行!”
兒子嘟囔著:“好無聊啊!”然后,忽然拿了我手機充電線,甩來甩去地玩兒。
我怕他甩到我,瞪了他一眼,他識趣地拿著充電線到他臥室去玩了。
畫完畫,我要給手機充電。五聲敲門聲過后,兒子讓等一會兒,才讓我進去。門是反鎖的,上面有鑰匙,所以我還是進去了。
充電線遞到我手上,那個插座頭非常熱。只有剛才充過電,才會發熱。
我:你用這個充電線充電了?
兒子:沒有啊!
我:那這個為什么這么熱?
兒子:我手拿著,所以熱啊!
我:不可能!手拿著不會這個熱度。
兒子堅持說沒有充電,見我不信,他開始嘴吐臟字,一個人罵罵咧咧的。
我:你可以生氣,但是請不要這樣說話,很傷人的。
兒子依然如故。
我很生氣,不僅僅是因為他說臟話,更因為他撒謊。我調整了一下情緒,然后問他。
我:你還記得以前對說臟話的處罰嗎?
兒子:不記得了。
我抬手就在他嘴巴上狠狠地打了一下!
我:以前規定了,誰說臟話就打嘴。我和你爸都挨過你的打,記得嗎?(我脫口而出的說“放屁”都屬于臟話,挨過他幾次打)
(注:“打嘴巴”是約定好對不良行為的處罰,而非簡單粗暴地發泄情緒。如約執行是讓孩子明白行為的后果,而不是讓他承擔大人的情緒。)
兒子眼睛里有淚水浸潤,臉色變得很難看!瞪了我一會兒,然后過來推我。我站在那里,任他推,靠著墻后,他便只是用手死死地摁著我的胳膊。
我們倆個的響動,把老公吸引來了。
他走過來掰兒子的手:“別欺負我老婆!”
父子倆個扭到了一起。我脫身了!同時告訴他:“晚上的那一集《斗羅大陸》,我不看了!”
(因為兒子推我、摁我,我有點生氣,忍不住鬧情緒了!像孩子一樣賭氣呢!哈哈哈……)
“不看算了!”兒子也不含糊。
睡覺前,我還是看了第二集《斗羅大陸》。然后,我們沒有互道晚安。
第二天,兒子和我就跟啥也沒有發生一樣。
下午放學,兒子一回來就跟我說:“老媽,你昨天還是看了一集啊?”
“是啊!我想了一下,我們約好的每天看一集,我說話要算話。這個跟你說不說臟話并沒有關系,也不能用來懲罰你。”
(這時如果跟兒子表達一下我當時生氣的情緒就,問問他對昨天事情的看法,就好了。結果我錯過了一次很好的溝通機會。55555……)
兒子聽后,很高興的樣子,接著就開始說其他事情去了。
注:說話算話,就事論事,是大人給孩子的行為示范,也是身教大于言傳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