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懷念故鄉那逝去已久的聲音。
一聲清脆的雞叫,把村莊從黑夜里喚醒。從古到今,中國農村一直過著日出而出、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古老的鄉村沒有鐘表,雄雞的叫聲就是起床號,村民聽見雞叫便開始起床勞作了。清晨,兩只喜鵲站在高高的枝頭,喳喳喳地叫著,老年人說,今天該有喜事了。
隨后,鄉村便響起此起彼浮的風箱的聲音,婦女們開始準備早飯了,屋頂的炊煙伴隨著太陽緩緩升起。早起的雞咯咯在院子里覓食,圈里的豬東拱西撞,唧唧叫著等主人喂食,不遠的學堂里傳來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
鄉村的上午是寧靜的,孩子們去了學校,大人們都下地干起了農活。臨近晌午,日頭毒起來,樹上的蟬開始亮嗓了,好像是進行歌唱比賽似的,你歌唱罷我登場,把整個村子淹沒在它歌聲的海洋。剛下過蛋的母雞,像表功一樣,站在院子的土墻上,不停地叫著“個大,個大,個個大”。大黃狗臥在門樓下,把頭貼在地上,懶得抬頭看一眼路過的人。街上傳來賣豆腐、賣醋的吆喝聲,還有貨郎搖撥浪鼓的聲音,惹得村里媳婦們和小孩子們從家里跑出來,圍上去,女人們挑上一根頭繩或皮筋,小孩子掛念的是紅紅綠綠的糖果和江米球。
藍色的天空不時掠過一群群麻雀,棲落在房頂和院子里榆樹的枝頭,嘰嘰嘁嘁叫著。村邊小河里有淙淙的流水聲,小魚兒悠閑地在水草間鉆來鉆去。
鄉村聲音的交響是從傍晚開始的。
夕陽西下,村里的炊煙再次升起,風箱又開始了有節奏的吧嗒吧嗒聲,不一會兒,歸巢的雞叫、蟋蟀的叫聲、莫名其妙的狗叫、豬叫、羊叫混合在一起,鋪天蓋地的蟬鳴,幼兒的哭聲、街上婆娘叫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彌漫在整個村子的上空。忙碌一天人們,跳進村頭的池塘,洗去一身的疲憊,水面傳來他們快樂戲水的聲音。
晚飯后,男人們提上茶壺,腰里別上汗煙袋,找個涼快的地方扎堆侃三皇五帝、聽人講“瞎話”去了。婦女們則收拾好廚房,哄小娃子睡覺。年輕的姑娘或孩子稍大的婦女,則躲在悶熱的家里,在油燈下紡花織布,“吱吱扭扭”的紡車聲和“哐-哐-”的織布聲珠聯璧合。月光明亮地照在街道上,幾十個孩子嬉笑著、打鬧著,做著各式各樣的游戲。
夜漸漸深了,村莊和人們都困乏了。嬉鬧的孩子被家長叫了回家,男人們各自回家睡覺去了,黑夜沉淀了一天的喧嘩。忽然,村頭不知誰家的狗一陣狂叫,引起了全村的狗的共鳴,一陣合奏過后,村莊又趨于寧靜。貓頭鷹的叫聲讓夜色襯托得更加沉靜。鄉村新的一天便從黑暗中孕育,年復一年。
今天的村莊已經被汽車的喇叭聲、電視里的嬉笑聲、廣場舞的音樂聲和茶館里的麻將聲所充斥,村莊現代化的進程,抹去了我們很多關于故鄉的記憶,可古老村莊里那些熟悉的聲音,那些田園牧歌般生活,仍然魂系夢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