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圣王羲之以行書和草書成圣,行書以《蘭亭序》最為著名,而對于初學者從《圣教序》入門更佳,原因有二:1. 行楷為主且偏重于楷;2.文字覆蓋廣(全篇1904個字)。
確立目標
本周練習目標: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
蓋的開心指數:
欣賞指數:★★★★☆
易寫指數:★★★☆☆
實用指數:★★★★☆
行楷的結構特征
形體(整體視野)
上下視角——上窄下寬:和楷書結構相同,但是皿的伸展不夠。
左右視角——中軸線:楷書有中軸線,到了行書因為上方部首左移,中軸線也偏左,但是仍有定位作用。
結構(細節觀察)
- 等距——橫筆等距:參考輔助線,行書不嚴格強調等距,但是要有整體的等距感,行筆心中有參照,結構才不會走形。
姿態(文化特色)
- 左與右——上方左置:上下結構的字,上方部首經常要重心偏左放置,下方部首皿,雖然斜式,但重心仍然以豎中線為重心。
行楷間對比
區別①:行書對上下結構的字,下方伸展不像楷書那么大的差異性。
區別②:行書強調動態的姿態,不像楷書那么強調對稱,特別是中軸對稱。
區別③:行書強調等距的整體意識感,不像楷書那樣必須嚴格等距(橫筆等距,豎筆等距)。
行筆路線
行筆路線如圖:
“羊角”的兩點,以中軸線左右對稱。
豎筆偏左,不在中軸線上。
兩個橫筆連寫,注意間距和字體差異。
下方的皿,略高,以中軸線居中,形成上下的左右放置的差異。
練字體會:
蓋的楷書到行書,有個過渡期,無論是筆順,行筆,還是結構,都有明顯的差異,需要反復行楷對比書寫,在書寫中體會差異,并到達熟練。
行書的練習,有個從慢到快的過程,最終一定要做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