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當前共享單車諸多問題,如無序投放、違規亂停等,以及由此引發的公共資源被侵占,城市車輛管理混亂等,京津滬深等7城市就共享單車管理公開征求意見。如今,各地陸續出臺監管意見,記者注意到,以享騎為代表部分共共享單車品牌,此次受波及范圍有限,是掌握內幕還是未雨綢繆?
意見解讀:安全成關注焦點,單車規范有硬指標
從北京、上海、深圳等已對外公布且正式實施的管理辦法中,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已經可以看出:政府對共享單車行業持肯定態度,但發展需接受監管,未來將進入規范化運營階段,尤其是安全配置上均有硬指標設限。
以北上廣出臺政策為例,北京《意見》除明確設限投放數量外,明確規定投放車輛要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并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在上海發布的標準意見稿中,對共享單車使用年限、服務運營、使用者等做出規定,特別之處必須加載車載衛星定位裝置;深圳在《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投放規模、單車運營、押金賬戶等提出管控要求。
不難看出,對于共享單車這一新興行業,政府出臺政策依然圍繞“安全”展開。“安全出行,是底線。”享騎CEO施銀鋒表示,當前政策涉及到政府監管、企業車輛投放,車輛質量安全、用戶騎行規范等多個方面。
就安全層面來講,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政府部門主動作為,規劃城市單車數量,提升進入“門檻”,這保證了道路安全;二是企業所投放車輛要符合規范,包括車載衛星定位、車輛品質、電池配備等,這保障了車輛安全;三是運營企業要研究城市單車政策,遵循市場秩序,主動管理,滿足用戶騎行需求,這保障了用車安全;四是開立企業資金專用賬戶,對押金、收費等環境進行資金監管,保證資金賬戶安全;五是引導用戶,增強文明意識,遵守交通法規維護共享單車的運行制度,這保證了騎行環境安全。
政策的出臺,是對原先“無拘無束”環境的糾偏,將為共享單車行業打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這也意味著,那些搶先鋪車,但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單車將進入整改期,而對于享騎等先知先覺的企業,則獲得更多政策保障。
享騎觀察:產品設計要經得住考驗
目前,國內與電動自行車直接相關的法規是1999年出臺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其中對電動自行車的外觀、車重、車速、管理等各項指標,均有嚴格規定。比如,符合國標的電動自行車,車速不能超過20公里/小時,整車車重不能超過40公斤,并且必須具備良好的腳踏騎行功能
據了解,目前上海運營的享騎電單車,均已取得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監制下發的運營牌照,符合上海對電動車的運營規范要求。
整體車身設計方面,享騎采用低碳環保材料,車身重量滿足“整車質量(重量)不大于40KG”的要求,騎行更加輕省。覆蓋上海80%中心城區的享騎,時速控制在20公里內,騎行安全有保障。
對于此次各地政府中提出的“必須加載車載衛星定位裝置”要求,享騎設有GPS定位功能,便于查詢車輛狀態,對車輛進行主動管理,方便解決用戶騎行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當然,在用戶激增的情況下,GPS對于企業的運維人員也有較大助益,根據GPS位置進行電池續航,對車輛進行調度等。
另外,作為電單車的核心部件——電池,享騎率先全線使用中國新能源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蓄電池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浙江省蓄電池行業協會會長單位“天能集團”的高品質鋰電池。同時,享騎除了車身配備GPS定位芯片,電池也同樣配置GPS芯片,協助監控車輛位置。
“對于用戶反饋的訂單超時問題,我們一方面將加大提醒力度,借車超過3小時,即提醒用戶不要屏蔽享騎APP;另外,享騎正在研發預警系統,對超時但已停放在站點無騎行的車輛,主動結束訂單。”享騎運營總監錢赟表示,收費向來是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為保障用戶利益,享騎對客服和運維團隊進行擴充,開通了多個渠道接收用戶反饋,并通過技術升級優化用戶體驗。
享騎安全出行小貼士:規范用車,順暢出行
與普通共享單車不同,享騎單車在騎行的過程中有一些特別注意的,小編梳理了相關小貼士供網友做參考,安全順暢出行。
1、用車時,一定要確保目的地附近有享騎站點。享騎有固定的停車站點,如結束用車時未停放在固定區域,用戶可能要承擔150元的拖車費用。
2、騎行前,要注意觀察享騎單車的電池情況,看一下續航里程,以確保能夠順利行駛至目的地,不會出現沒電的情況。
3、騎行中,遵守交通規則,不占用機動車道,不逆行,不追逐打鬧,不在人群車流密集區快速騎行。
4、騎行結束后,要記得按照APP操作,把享騎停放在固定區域內,并及時鎖車,防止未鎖車情況下的持續計費,給個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5、押金退還過程中,不急躁,多渠道溝通(400網絡電話效果差,可以考慮加入“享騎電單車用戶群”),然后耐心等待客服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