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段對拖延的說法:
拖延就是你明明知道應該去做,可就是遲遲沒有做。那是因為你覺得現(xiàn)在做要比日后做痛苦,所以就拖了下去。然而當你一再拖延下去,突然發(fā)現(xiàn),如果再不去做,就會更加痛苦,于是你就馬上去做了。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因為總有某一時刻面對一些事的時候,痛苦和快樂在我們心目中轉換著,更多人是選擇走向了快樂的一向。
最近宅在家里工作,逐漸的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
吃完飯,平板的劇還在放著,面對看劇和洗碗,我選擇了看劇。
洗完澡,衣服還在架子上擱著,面對洗衣服和溜到床上吹空調,我果斷讓衣服繼續(xù)擱著。
我有很好的理由說服自己,那就是:難得不用朝九晚六去公司上班,應當好好的放松自己。
漸漸的,碗筷堆積得礙了眼,再去洗,食物的汁垢洗得更費勁;衣服堆積得多了,也晾洗得更費勁,還有滋生了更多細菌的可能性。
我恍惚了一下,這樣的生活,我和廢了有什么兩樣?
相信有拖延心理的自然不止我一個,但這不是什么好事兒,是一個人敗給生活的隱形殺手。
拖延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惡習,它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脫,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正所謂“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人一旦變得拖延,也往往抓不住人生的機會,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機會稍縱即逝,無法達到真正的成功。
所以我們應當立即改掉這個毛病,不再拖拉,做一個自律,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
告別拖延癥,有以下幾點建議。
1、不要放縱找理由的自己
華僑作家達夫曾在書中寫道:
誰在為拖延時間找借口,誰就是在為浪費生命找借口。浪費生命是最大的失敗。
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辦到的事情之一。但這只會是庸者的護身符、強盜的利劍、懦夫的盾牌。
學生時期的我就是個找借口的能手,找借口的能力連老師都欽佩不已,贊嘆得我還有些引以為傲。
作業(yè)沒寫,我說:老師,對不起,昨天我的全部作業(yè)都是趕著做的,趕完就去堂哥家照顧堂哥了,他生病,一個人在家,怪我,作業(yè)還記漏了一科。
上課遲到,我說:老師,實在抱歉,我在路上被汽車追尾,差點就來不成……
打著感情牌,理由成立,還讓老師找不到人對質,我怎么就那么聰明。
可是,每一句借口中都帶著一句抱歉,這不是自覺低頭的庸者是什么?
其實我并不怕老師拆穿,也不怕他狠狠的罵我一頓,但是內心的僥幸就是,這個借口一旦過關,我就有被寬恕和重來的機會。
可是,人生又有多少事是真的可以重來的?
即便老師給了我機會重來,我也從來沒記得補寫的作業(yè)真正的內容是什么,更也永遠不會知道我遲到之前老師在教室都講了些什么。我錯過的東西,終究是錯過了的。
而且代價,很可能是永遠的遺憾和罪惡感。
做事拖延也是一樣,如果你為了當下短暫的快樂而逃避了痛苦,無論你找了什么理由,也不要被理由說服,不要放縱這樣的自己。不然,眼下的痛苦只會變成更大的痛苦等著你不得不面對的時候。
出來混,都是要還的。跟自己的討價還價,也不例外。
2、只做一件事,并且不拖拉
索盧斯特說:
三思之后就全力投入行動。
人切忌三心二意做事,當我們正在專心投入一件事情或一個思考時,最好能夠一氣呵成,不要中斷,因為一旦中斷,通常都要經(jīng)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使精神或思緒重新集中。
不知你們是否有過這樣一種經(jīng)歷,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腦子突然萌生了一種新的靈感,然后你迫不及待的去嘗試,嘗試完了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怎么樣,但當你又回到你原本在做的事情當中,你發(fā)現(xiàn)最原來的思緒也煙消云散了。
這可謂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我在寫文的時候便是萬萬不敢中斷的,一旦中斷而后想再接著寫,幾乎感覺怎么都銜接不起來,怎么都不滿意,和前面所寫的完全不在同一個狀態(tài)下。
或許你可以備上一個小筆記本,新的想法先簡單記一下,繼續(xù)把手頭的事情先做好,有始有終,既能保證質量,也不會引發(fā)拖拉。
筱同學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著很典型的拖延癥,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做事不收尾,有始無終。寫生字詞的時候,最后一行的最后一個字,永遠都是留在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寫,甚至在上課交作業(yè)的前一秒補上去。
媽媽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之后非常重視,開始每天晚上看著筱同學做作業(yè),從開始,到最后,再三叮囑他要全部寫完,做事要有始有終。
筱同學把寫作業(yè)留尾巴這個習慣改掉之后,漸漸的其他拖拉現(xiàn)象也開始減少了,拿出來玩的玩具,她會懂得收尾,放回玩具籃子去,吃的碗筷,也會自覺的放到洗碗盆里。
所以拖延癥從來不是對應著某一件事,而取決于你的習慣和心態(tài)。
做事要專心致志,且有始有終。做不到有始有終的人,往往給了拖延癥最大的可乘之機。
3、不要在做選擇這件事上花費太多的時間
當你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時,不妨給自己列一個“沒必要做”的清單。或是在腦子里快速過一遍,以提醒自己,當下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在猶豫不決的情態(tài)里,我們誰都撈不到任何好處。
小美買一件東西時,習慣到各個網(wǎng)購平臺都看一遍,仔細地對比,咨詢,有不同顏色的,也有不同款式的,她總不知道要買哪一種好。結果常??戳舜蟀胩旒淤徚艘淮蠖?,就是遲遲沒有下單。后來終于下定決心拍下了一件,心里又老是嘀咕,這個是否就真的比其他的要好?結果總要來來回回調換兩三次。
她調換的最后一款究竟有多好我們不知道,但作用都是一樣的,而她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的成本,卻遠超了買這件物品的價格。
有的人或許花了三個小時才買下了一個三十元的物品,但其實這三個小時他已經(jīng)可以掙得200元了。
甚至有的看著看著,最后就拖著不買了,久而久之也都不需要了,但事實這寶貴的時間我們依然花費了去。
我大學時有個學生會干事很能干,派給他的任務都能做得很出色,后來被晉升為部長,大家才發(fā)現(xiàn)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
很多事情反應了可能好幾天他都沒能給出一個很好的回應。當十萬火急的事情交到他手上,他表現(xiàn)出來的只有慌亂,逐漸被扣上了“拖沓”“優(yōu)柔寡斷”的標簽。
猶豫不決和拖沓是相互連結的東西,我們不能讓自己的沒主見和猶豫不決成就了生活中的拖延。
4、懶惰是偷走時間的賊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說過:
懶惰就像一把鎖,鎖住了知識的倉庫,使你的智力變得匱乏。
懶惰的人,總有今天不做某事的理由,他們總覺得來日方長。
懶惰也是一種習慣,欣然的接受了“明日復明日”的做事態(tài)度,這樣的人不會主動的去管理時間。
不管理,不經(jīng)營,時間只會悄悄溜走,當你回過神來,生活已經(jīng)不再屬于你了。
一個人只有戰(zhàn)勝懶惰,才能超越自我。也只有戰(zhàn)勝懶惰,才能成為時間的管理者。
懶惰是偷走時間的賊,悄無聲息的,猝不及防的。但你不會任由一個賊在你的生活里肆意妄為的,對吧?
那么克服懶惰有沒有什么小妙招呢?
懶惰的對敵是自律。養(yǎng)成自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可以從生活的瑣事開始做起,譬如定好時間早睡早起,要求自己每天做一些運動、喝一定量的水,給自己一個完成某事的時限,并遵守著去完成它。
總之,不要讓自己的計劃半途而廢和破滅。合理規(guī)劃,并全力完成。
5、要求自己用最高的效率去做事
速度決定成敗。
托馬斯·杰弗遜說: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沒有速度,將無法融入整個高速運轉的社會里,最終還有可能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
除了專心去做一件事,我們還要要求自己用最高的效率去做這件事。這既有助于我們適應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也培養(yǎng)了速度的概念。
愛上速度的人,不喜歡拖沓。
高效率做事,也能讓你愛上完成一件事時的成就感。
若說你的能力對于有些事最不到高效率?沒有關系,在你能力范圍內以最高的效率便好。
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次都會比上一次進步一點點。
我們不要做時間的奴隸,也不要因為拖延而敗給了生活。一起告別拖延,做那個最自律,最成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