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參加過或大或小的婚宴,可是不理解人們為什么要這樣折騰和花費?記得第一次參加的時候,我就心有感觸:讓這么多七老八十的親戚及賓客滿堂的朋友們來見證這一對年輕情侶,這壓力該有多大呀?要是往后過不上幸福的日子又該怎么辦?……
今天,學習了消費心理學,才知道婚禮背后的秘密及商業邏輯。其秘密就是戀愛的女方或男方不想失去對方(促成交易);可是,要結婚很簡單,領上結婚證就是合法夫妻了。那為什么又要折騰籌辦婚禮呢?從拍婚紗照、攝影、選場地、婚宴策劃、禮品定做到發請柬邀約等等,一直要折騰到兩個人都不想再結第二次婚為止,why?其實啊,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來分析,婚禮就是為婚姻的長期穩定而設定的沉沒成本,是有目的性地制造對方花銷的一筆費用。
沉沒成本,其實也沒有好壞的區別,你可以把它叫做既定成本,或是已經發生的花費;有目的性地制造對方的沉沒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因為消費心理學中,有一個叫情感賬戶,那么,婚禮花銷當然也是理所當然的。結婚之后,如果真的有一天倆人鬧別扭了,嚴重到要分手的地步時,他們都會認真的回想:如果真的分手了,以后還要再辦一次婚禮,那可真是太麻煩又遭罪更破費的一筆巨款?。∫虼苏f,婚禮這個巨大的沉默成本也是穩定婚姻的法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