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放假歸家,終日無所事事,被厭棄。乘車遠行,一路聞聽種種,受觸動。
? ? ? ? 作為一名大學生,卻不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是我的問題及悲哀。這一次獨自遠行,給自己的定義是“放逐”,卻不曾想緣由,滿心皆是“怨念”。原先打算進工廠,但是地點變了,感覺像個提線木偶,被人玩弄,就想放棄了,后來慪不過家里的氛圍,選擇來這邊看看,可是來到這里,跟家里的狀態沒有區別,還浪費錢(車票)及時間(四叔為了我工作的事,忙前忙后)。可我還是沒有安定下來,或許是以前的我太過安逸,以為有父親在,家就不會倒。或許是現在的我并不成熟,總以為以真心待人,便能換取真心以待。或許是我對社會想的過于簡單,過于完美,但并不想過早觸及其陰暗一面,可是現實總會讓你意想不到。這里沒有完美的終點,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蝸居宿舍內,不敢去外邊看看,除卻四叔,感覺周遭沒有一個善人。這不是第一次,到陌生的地方,進入不熟悉的工廠,但不知為什么,這次的自己,內心慌亂不安,沒有去年暑假時的安定感。
? ? ? ? 不知何時起,自己變得卑怯,不敢表現,面對一件滿懷期待的事物,卻無法勇敢邁出第一步,甚至是只有一步之遙的距離,也沒有勇氣往前一點。渴望改變,想過千萬種方法,卻沒有嘗試的勇氣。大學二個結束了,不知道自己收獲到了什么;甚至質疑自己,十四個在校的春秋冬夏里,究竟獲得了什么。學識?愛情?友情?似乎都沒有,大學生了,有些東西還沒有學會,學了十多年的知識,也只是偶爾拿出一兩句自己所知,博人一笑,一點內涵都沒有。二十余歲的人了,卻沒有談過一次戀愛,渴望愛情,愛神卻不愿眷顧卑微渺小的我。每每見他人朝朝暮暮,內心羨慕不已,在愛戀方面,就像一頁白紙,活的像個“白癡”。以前是不通,現在是不懂,未來或許是不敢。二十余年里,身似虛無,未曾在他人過往生涯里,留下些許身影,片刻回憶。總想表現于人前,以求通過自我表達,可以結識朋友。或許曾經擁有,但隨時間流逝,慢慢地埋藏心底,如今的我們,為了肩負的使命,各自奔波這,少了來往。當然,堅信彼此間永不相忘,但少了“陪伴”的我,便像無人照料的花草,孤苦無依。渴望在不同階段,擁有不同的朋友,以便“這株幼苗”,可以在友情的呵護下,茁壯成長;“這只幼鳥”,在友誼的陪伴里,終有一天搏擊長空。但越長大,越孤寂的我,卻不敢表達出來,怕被拒絕。每日,嘻嘻哈哈,毫不在乎,其實內心深處,矛盾重重,不想“虛無”般存在,期許有人可以記住我,和我聊天,做朋友;期盼獲得一份愛戀,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祈求用己所長,將所受恩惠,傳承下去,惠及更多人。前途尚未知,未來亦不可期,渾渾噩噩度過余生,還是精彩紛呈華麗謝幕,實屬兩難抉擇。
? ? ? ? 學識和閱歷,殊優殊劣?我難以作答。
? ? ? ? 去歲,于工廠有幸相遇一位大哥,他給予許多以前未曾接觸的真諦,或許是早年務工閱歷積累,教了我許多生活里、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道理,還勉力我用功讀書,免得將來到出苦力掙錢,像我這般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做苦力活,很難做得長久,所以要好好念書,用功學習,以便將來靠腦力吃飯,莫要得苦力掙錢。
? ? ? ? 今歲,同行車上,聽人提及一則故事,令人唏噓。一位女士在香港工作,丈夫以及公婆都在香港,蝸居在小房子里。丈夫挺大的人了,卻不會照顧自己,還讓婆婆照顧飲食起居;更有甚者,其終日無所事事,不思進取全靠公公婆婆在外工作,養活自己,典型啃老族。當初,丈夫為了追求這位女士,花空心思;現在,不僅找外遇,還拍照發給妻子,過后,以道歉了事。起初,告知婆婆,但并未得到理會,后來,越發惡劣,這位女士,忍無可忍情況下,將照片發給婆婆一份,自己留存一份,準備起訴離婚。聽聞過后,十分敬佩這位女士,懂得先忍讓,再利用法律武器,并沒有向網傳潑婦一樣,無可救藥。
? ? ? ? 當下社會里,學識與閱歷,殊優殊劣?似乎無關輕重,并沒有多少人關注這個話題,相反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明星資訊等,加以編造,大肆渲染,以“小眾”構造“大眾”,利用華而不實的噱頭,吸人眼球,博關注度。不知不覺間,將風氣引向不好的一邊。在信息時代不曾繁華的時代里,未曾有過種種丑聞、虛假事件;而當下,些許人利用其“學識”,編纂不知“真假”的東西,以獲取“知名度”,背離其學之初衷,以無妄之物,導“求實”之氛。“假學識”“假閱歷”誤導“求知”“求實”之輩,令學識淵博與閱歷豐富,愈發被人鄙棄,人不自知其哀。忘了、迷了,以為放下了,實是更難卻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