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喬任梁的離開,有些許震驚。一直以來,他在公眾面前的形象都是陽光積極的。實在想象不到他好看的笑容的背后,究竟隱藏了多少的糾結與痛苦。
死于抑郁癥。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對生活絕望的時刻,那種無能為力又無從依靠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囚籠,一旦罩住我們,世界便頃刻黑暗。
但每個人的承受力和處理方法不同。有的人可以沖破黑暗,迎來陽光。有的人卻放棄抵抗,尋求解脫。
每個人腦袋里都有一根脆弱的皮筋,在某個崩盤的時刻猛然斷裂,若能接上,重建的皮筋一定會更堅韌。怕就怕,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放棄,還沒來得及等到海闊天空,一切就已戛然而止。喬任梁便是后者。
其實,我一點都不想說類似“我們要陽光、要堅強”這樣空洞的話語,說得再誠懇也總免不了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味。
此刻,我只想說一下關于抑郁的問題,我們為什么會抑郁?
在我的理解中,其實所有的“抑郁”,都來源于不滿。當現實的生活和理想的生活有所偏差時,我們就開始承受不住了。于是,我們開始怪自己的求之不得、無能為力,怪生活的艱難困苦、造化弄人。
其實,說白了,是人們的認知有問題。人們對于“怎么樣才是好的一生”理解得太過于膚淺。
在這個對于成功、婚姻、物質、名望等如此趨之若鶩的時代,仿佛必須擁有最好的這些才算是完滿的一生,否則就是失敗的。于是,我們拼命努力,拼命去追,與此同時,抑郁也找上了門。
現在的觀念都太雞血了:你要努力,你要成功,你要得到真愛,你要受人喜愛……
為什么呢?
我平淡快樂地過這一生不行嗎?
其實我很想說:你不必非要成功,非要有人愛,非要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你也可以庸庸碌碌地過完這一生,也可以另類出格地活著,也可以把追光燈只打到自己,從此世界里再無他人。有時候,兩手一攤要好過和自己較勁。
我們之所以追求那些光環,其實是因為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喬任梁如果不在意那些詆毀,就不會自殺。張國榮如果可以坦然接受自己取向的與眾不同,也不會結束生命。
那些光環其實都是虛無,擁有屬于自己的快樂才是我們最應該追求的。
別和自己較勁,原諒自己,學會接受,你會發現,快樂其實一直都在。
最后,愿所有抑郁的人都能放過自己,看見世界的美好,擁有觸底反彈的力氣。
愿,kimi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