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整理錯題經驗
題主是一名高一學生。在我的學習生涯里,很少有收集錯題的習慣。但是一直聽別人建議收集錯題,說是對學習幫助很大。我也想開始這么做。 一開始是將每道題都抄到本子上。有時題目很長抄著抄著就容易分神(抄東西時沒怎么思考),而且抄下來耽誤了不少時間。況且每天都有那么多錯題,這樣抄下去覺得不好。 然后就想到了簡化題目條件,這樣變得輕松些,但是有很多條件都無法做出簡化,因為很多題都言簡意賅說出每個要點但加起來確實很長。 后來又思考了那能不能把練習冊上的錯題用剪刀剪下來粘在本子上呢?但是練習冊都是雙面的,剪了這邊就意味著另一天將被粘貼起來就再也看不到了。但有時候另一邊確實也很重要。 所以現在我挺困惑,也算是收集錯題的新人吧,覺得這個東西花了那么多時間整理好,后來又沒有認真回顧就只會是事倍功半。而且花了那么多時間把題記下來就總覺得浪費了些時間。 請問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收集錯題嗎?謝謝。
一、錯題本的目的:
百分之八十的錯誤題,永遠是錯在同一個知識點。所以建立錯題本能起到減少題海戰術、最終幫同學避免第二次犯錯的目的。
二、錯題本的好處:
1、“錯題本”能改變學生對錯誤的態度,對待錯題的態度是減少錯題的關鍵。 一個錯誤實際就是一個盲點。
2、平時利用零碎時間翻錯題本,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提高學習效率 的效果。
三、錯題本的做法
沒有固定格式,無須形式化,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于每一道錯題,不僅要寫上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要用不同顏色的筆把 當初錯誤答案標注上。
什么地方卡殼沒做出來,一定要仔細分析,詳細寫進去,以備后面復習的 時候,隨時提醒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此方法適用理科)
2、題型比題目更重要!可以把差不多類型的題目放在一起,如果一開始抄的 時候沒發現是一類,就用一個標記表示出來,或者寫上本題與第幾頁第幾 題是一類。
也可以標出“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審題錯誤”等錯誤原因;標 出“錯誤知識點等”;寫出答題的方法和技巧等。
3、一定要經常拿出來看看,復習一下,記住自己哪里容易錯,甚至包括什么 地方容易粗心, 總之目的就是不犯同樣的錯誤
1、幾乎所有高考成績優異的孩子都有一套錯題本!!!一定要堅持,時間長 了大家就會嘗到甜頭了!
2、“錯題本”上不一定只是“錯題”,它應該包括“錯題”“容易出錯題”“難點 題”“典型題”等。
是對知識的梳理,是重點尤其是難點、精點的集合,是系統學習基礎上的重點解析,使得學習重點更突出、復習更具針對性、學習更有高效性。
建立錯題本,哈哈,我從上高中開始就建立了,各科都有,算是有些心得吧!
(1)買那種厚一點的、經用一點的本子,數、理、化的錯題本強烈建議用大本子,因為大的計算題、實驗題、推斷題需要寫詳細的步驟,這樣用大本子可以寫在同一面,到時候復習看得方便;
(2)平時不管怎么樣都要堅持摘錄,不要因為作業多打漁,2天曬網,那樣沒有效果;
(3)小題抄、貼隨你,題目長的大題(特別是物理實驗題、化學推斷題)可以貼,這樣可以節約時間;
(4)解析,一~定~要~寫,懂嗎,要寫的越清楚越好,以后高三總復習的時候要保證能看懂,因為那時候有的知識會遺忘;
(5)至于語文,就積累字音、字形、成語、文言文字詞解釋、句式,還有文學常識等等,按自己的需要積累,但是一定要經常翻看;
就這些吧,祝你好運!
作為一個高中三年有錯題本的理科生(大學讀了文科。。。),個人覺得錯題本還是很有用的~接下來對題主的問題說一下我個人的方法:
1.作業本上的錯題。如果是單純的作業本,完全不用剪下來或者重抄,直接可以把錯題用你習慣的符號標注出來,旁邊寫上錯誤原因和知識點,以后直接拿作業本出來看,作業本就成了一個錯題本。
2.剪書法。這也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題主你苦惱的主要是兩邊都有重要的題目怎么辦這個問題,我的解決方法是,連著習題冊的旁邊的空白部分一起剪下來,用固體膠涂在空白處,只涂空白處,然后貼上,這樣兩邊都可以看到啦~就像便利貼一樣,還不會浪費錯題本,下面的紙張不會被遮住,可以用來寫一下解題過程之類的~
3.抄題目法。有的題目短的或者用第二種方法實在不好剪的,我就會抄下來,其實沒必要擔心浪費時間,就當練字嘛~而且抄東西本來就不需要思考,就當休息了嘿嘿!
個人認為錯題本很有用,尤其是之后大考復習的時候,不用毫無頭緒地看書或者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復習,直接看錯題本,比較推薦寫出思路(選擇題填空題之類的),然后寫出自己為什么錯的原因,再寫出這個題出題人想考察的知識點,不要省整理錯題的這一點時間,這會在你復習的時候顯出巨大的作用~我當年每一科都有錯題本,包括語文(主要是詩歌鑒賞和文言文翻譯),每一門都幫了我很大的忙!
ps,作為一個排版強迫癥,整理錯題本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美好的過程呀有木有!~用各種顏色的筆寫寫畫畫,想著怎么貼錯題更好看,這個過程我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之后的學習效率也很高,簡直是一舉多得哦!~ 馬上要復習司考啦,我應該還是會用到錯題本的,哈哈哈
1、重要的考試前,一定要把你所做的錯題本過一遍。不然就真的白做了。
2、其實每次總結錯題前可以看一下錯題的類型和方法,如果前面總結過的就不必再總結了。只需做個記號。這樣積累下去就知道了自己的薄弱項了。所以也不是每一道題都總結的。總結些給你靈感的東西,或者方法性很強的錯題。
3、一定要總結方法!!!如果只是抄上去題和答案還不如做,很浪費時間的。所以做的話不如將它做的更方便,以后看起來也節省時間。
4、不同科目總結的東西也不同。我覺得一定要做的是數學、英語。文綜里面是地理。
數學從高中一開始就做比較好,但是由于后來錯題會越來越多,所以每個學期或者學年末的時候做一下錯題的篩選,把重要的拉出來(就是之前的記號打的比較多的),化繁為簡。高三的時候我看班里的學霸都是將試卷中的錯題按照類型分的(用活頁紙)。感覺還是挺方便的。
英語從應試的角度來說最好把語法方面還有詞義的用法這兩方面做一下錯題的總結。因為,語法總共就那么多,用來用去考的東西都是換湯不換藥的,當你能判斷出來是考哪方面知識的時候,答案就錯的不會太離譜了。但是從真正提高方面還是要多多讀多看多輸入,有種東西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語感。
地理的話,其實最簡單了。因為真的你做一段時間的錯題總結就會發現真的所有寫的東西都!是!有!套!路!的!所以高三的時候再做也不遲。但是一定要記得每道錯題后面一定要有你自己對這道題的方法上的理解。(比如問你地形,一共有那幾個方面,但根據題意你要從哪方面回答這樣。)(高考前地理老師把他自己總結的答題套路發給我們,真的是太有用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對于題主關于的無奈我深有體會,練習冊還有試卷上面的長題我如果兩面都有的話先比較一下輕重緩急,選重要的抄,兩面都重要的話,盡量都抄,可以把條件抽出來。如果兩面都有且都非常非常重要且沒有時間或者有圖的(比如地理的地形圖)其實可以復印一下剪貼下來。(其實高三的時候發練習卷我都給自己拿兩張的我會亂說?!我檢討
錯題本不需要包括所有的題型,只要是那些你覺得值得注意的,非常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所以在篩選的時候就要非常非常認真,這樣可以讓你篩選到經典的題目,然后數量又不是很多,以后看起來也方便。
如果只是囫圇吞棗,試圖把盡可能多的題目摘錄下來,那么其實和不摘沒有區別啊,不管你用手抄還是相機拍,如果沒有這個篩選的過程,那就是浪費時間。
就好比你下載了一堆英語學習的文檔,到頭來一本都沒看一樣的,千萬不要欺騙自己
說自己的經歷,只是想對題主說明一個問題:只要你認真努力,其實有沒有錯題集,抄不抄題都是沒關系的,學習的關鍵還是在于要認真努力。
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情況,并不是十分聰明的學生,如果不努力的話,根本不可能考上好的大學。如果下定決心要做好錯題集,那么就一定要認真對待它。
如果題主能夠保證做錯過的題,基本不會再犯同一錯誤,那么不用抄題,甚至不需要錯題集。
分享一下自己做錯題集的經驗吧(主要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
· 每周六(我們學校每周六晚放假到周日晚)吃了晚飯就回到教室整理這周各科目的錯題
· 并不是所有的錯題都整理,而是整理那些真的不會做的題(建議將題目、解題過程、解題要點用不同顏色的筆寫在錯題本中),解題思路巧妙的題(這種題更多是出于嗯,解題思路太美),一些自己反復犯過的錯誤(重點是題目和解題要點),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要點。
· 整理好之后,每次大型考試前(對于我來說,就是每月的月考,每半個學期的期中考試和每個學期的期末考試),都將這一時間段整理的錯題拿出來復習。復習辦法是:
· 將所有的題遮住答案在做一遍。
· 發現還是不會或著還是做錯的題在題前打上記號
· 輔助于平時考試的試卷(其實有了錯題集,就不用看試卷了,再看試卷主要是因為——閑)
· 高三的下半學期,將錯題集里的題再做一遍,在還是不會或者還是做錯的題前面打上記號。如果題主像我一樣笨笨噠不長記性的話,你會發現有的題前面居然有好幾個記號耶!然后最后面對高考,請一定把這些題搞定。
· 至于語文和英語,我的語文成績一直很一般,英語成績還不錯(驕傲ing),所以只說一下英語吧。英語的“錯題集”主要是將新鮮的和重要的短語、詞匯整理出來,為了方便記憶,將短語或詞匯所在的一句話都整理下來。然后我的方法是,每天早上上課前十五分鐘到教室,朗讀并記憶這些句子,偶爾讀一讀課外的英文文章。
因為我比較喜歡寫字(雖然很丑),所以一般全是手抄,只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直接把題目剪下來貼在本子上。英語的話就是全手寫了,因為寫英文的手感非常棒!
如果是輔導書,可以將錯題頁折角。這樣可以不抄錯題,并能快速找到。
2 高中會有大量卷子,建議樓主買好固體膠,將每次的卷子都粘在一起,重新回顧考試時的思維,并去矯正,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方法可以解決題主的問題。
還有,高中里,
1 如果是常見題,建議用帶箭頭的流程圖外加公式的注釋,總結出自己錯的一些簡單題。這都是一些固定的套路。
2 如果是一些邏輯思考的問題,每次復習時,最好自己要說出清晰的思考過程。 知道清晰邏輯思考過程是保證下次能夠做對它
3 對于一些自己錯過的關于計算方面的錯題,計算方面屬于理科的硬實力。如果是理科的話,自己有空閑時間,一定要把這些難算的題,進行反復的計算,首先是敢算,不會因為某一計算過于復雜,而去反復思考計算簡單的方法,這在考試中還是很浪費時間的,(簡便方法平時是肯定要積累的),其次是相信自己算的是對的,不會浪費時間去檢查,只有培養出了自己計算的信心,這能在考試中賺取大量的時間(重點體現在物理中實驗題,以及最后兩個大題,還有數學中1,2,3大題,這都是很需要自己有很強的計算能力)
已經有這么多回答了,但還是仍不住想要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重要的練習冊都買兩本。
每天把自己錯題的題號直接在新的一本上圈出來,留作復習的時候用。
卷子也是,提前復印一份。
我感覺這是我學習以來最簡便的方法。
抄題什么的,剪題什么的太浪費時間了,不值得,時間比一本練習冊之前多了。
功勞在我爸爸。
作為一個高一數學極差,高二突然開竅,以致到大學,數學都變成極為擅長的學科,我忍不住來答了,我是常年潛水渣渣一枚~
私以為,整理錯題嘛,高一高二有時間就做,畢竟抄題目或者剪貼題目什麼的簡直就是娛樂自己的絕好方法嘛,做著做著就玩起來。當然有一個整理完備的錯題本,看上去確實是挺讓自己超級有滿足感。
這就是我高中時的錯題本,我個人比較喜歡許多顏色,媽媽說我幼稚得幼兒園沒畢業。
既然整理它嘛,就要把它捋捋清楚。
第一,你為什么錯,是因為計算問題,還是題目看錯之類的非技術性問題,我覺得這類被我稱為非技術問題的,糾錯也沒什么太大的意義。如果是不會做,或者做到哪一步卡殼了,我覺得還是需要揪一揪它的。
第二,糾錯時,注重一下題目的方法,能多解就多解,(反正糾錯不就是一個回顧、記憶的過程嗎),到考試時自己不可能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樹上的,這時候就需要平常多鍛煉自己多向思維的能力啦。
第三,糾錯時嘛,把知識點找出來,(個人喜歡用其他不同顏色的筆標注)一般不會做不就說明你還是沒有想到要運用這些知識點嘛,孰能生巧,看多了做多了,理解多了,自然就會了嘛,摸摸頭,相信你也是呀~然后沒事翻一翻呀,就當看閑書了~
到高三我就沒有用錯題本,因為覺得這樣太耗時間了。反正高三都是各種試卷什么的,弄張紙什么的粘一粘,自己訂正的時候就當以前錯題本糾錯那樣做咯,然后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做個什么記號(要比較明顯,不然容易淹沒在茫茫題海中,我還是喜歡五顏六色的標注下~)
以前高中老師說書要越讀越薄,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噠~
數學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那種看到題目就心有靈犀的那種感覺最重要。當然感覺是要靠培養噠~ 最后,我覺得吧,什么學習方法的都是浮云,你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哦! 第一次寫那么長的答案,我嬌羞地匿了~
再看題目發現自己的樓歪了,問題只是問錯題本,好吧,我錯了~
…那些推薦各種應用的我真心是受不了了……
題主,整理錯題的習慣很好,但這尼瑪不是集郵啊!
完全沒有搞得那么美觀的必要啊!!
還有高一高二的學生用個毛onenote啊……(無人身攻擊意,純吐槽)
所以,以前我是這么整理錯題的,
先搞一個本,越薄越好,寫上學科名,比如,數學~
然后,比如,一次數學考試,錯了三道題,一道是馬虎了搞錯了單位,一道是一個概念沒有搞清楚,把曲線方程記錯了,還有一道是立體幾何題,輔助線沒想出來,需要一個精妙的構思,
好,現在就可以打開那個本,把錯題的類別分為概念類、腦殘類、腦洞類(名字我瞎起的,你可以使用自己覺得酷炫的名字~),
然后基本概念不清的,把概念或者公式寫在上面,越簡明扼要越好,注意多留白,以供之后有任何心得或重要補充用,
自己SB犯了低級錯誤的,把錯誤原因寫上,一句話甚至一個符號就夠,
題目涉及奇特的思路、自己沒想到的,把關鍵的腦洞位置(沒想到的那個關鍵步驟)及其精髓寫上去,
這么一學期下來,我敢保證你這個“經驗本”的記錄絕對不會超過十頁,
然后,勤翻,勤思考,像圍棋復盤一樣,想想自己當時是怎么錯的,
學期末你一定會對自己的進步感到吃驚的,
且這個辦法絲毫不考驗你的手工制作能力,簡單粗暴,但是,從當時的經驗來看,絕對管用。
不必拘泥于錯題本的形式,我推薦一個“微博法”:
對于化學生物這樣知識點很碎的,易錯知識點比較多而又容易下次還是會忘的,可以把這些小點像發微博一樣寫成一條一條的,按章節抄到本子上。
比如你今天做了一道選擇題,問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什么,你覺得這個知識點下次可能還會遇到,而自己記得又不扎實,就可以在細胞壁那一節記上“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是纖維素”,而不用再把整道題抄下來。
高三我整生物筆記整了厚厚一本,最后的效果是 最后幾次模擬考除了重大失誤,生物科目沒有扣分超過三分(也可能是我本來就比較擅長生物罷了
因為回家了偶然翻到之前的錯題本,就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給你們借鑒一下。
我來補充完整如何挑選錯題
?關注選擇填空題。
有很多題其實自己并不會全部,但只要會一部分就能做出來或者是猜出來(特別是選擇題)。舉我自己為例子。高考數學還有五分鐘,我還有一道填空題只會做一半。然后我就嘗試了0,1,-1,發現-1帶進去是吻合的,然后就對了。但其實我并不會這道題目。
那么下次這道題目變成了大題目呢?我不是就拿不到全部的分數了嗎?所以一張試卷里的很多選擇填空看似自己是對的,但要仔細想想有沒有哪里存在疑問。
?很多選擇填空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拿來用,方便解大題目。所以可以把一些經典選擇填空的題目記錄下來加快解題速度。
?做錯題的時候最好要有條理。數列放一塊,解析幾何放一塊,還有三角函數之類(這就要用到活頁的紙了)
?看錯題的時候可以每看一次在上面標注個日期,這樣你就有印象上次是什么時候看的,隔了多久,而且還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好了我又來更新了。
其實關於錯題摘錄方面,上次已經說的挺多的了>_<
今天就說下怎麼摘吧。
(1)
我知道有好多人喜歡用好多靚麗豐富的顏色來做錯題,最初我也是。可是最後回過頭來看錯題的時候 顏色太多頭暈啊!!!
我強烈建議不超過三支筆。
黑筆抄題目,紅筆圈重點,另一支筆(最好亮一點)寫分析過程和答案。
類似這樣,但其實我當初最開始也沒做的特別棒…所以還是用黑筆寫的過程(我也是一路摸索上來的+_+)
(2)
抄題目:
做錯題的時候,有些題目特別長是吧,那就先別抄,題目讀個三遍理解后把給出的條件一條一條列出來。
寫答案:
同樣的,千萬不要不要!!直接抄答案!!,先把答案的思路寫下來,然后隔個三四天再去完整的寫答案。
有些用鉛筆的地方就是隔了幾天在上面寫的
(3)
針對題主的問題,我想了下,其實還有一個法子可以解決。你不是不喜歡收集錯題嘛,那就給別人講題目吧。一道題目講了三遍而且別人都聽懂了,那就說明你也肯定懂了。
終于碰上一個自己能答的問題了…
從高二開始做錯題,特別是勵志于數學錯題集。
(1)抄題目的重要性。
題主你說你覺得題目很長,抄著抄著就走神了,我只能說,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在我看來,學會抄題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抄題目有兩個好處:
a)有利于理解題目。特別是那種解析幾何題目,多畫幾次更有利于分析,找到之前所沒想到的一些線索(每次做數學題我總會像一個偵探一樣,找到一串證據,形成證據鏈)。不過畫圖不需要拿著尺子很精確的畫,徒手即可,一開始會不習慣,慢慢地畫圖技能會提升的!畫圖真的很重要啊親測…!
b)在理解題目的基礎上,同時可以加深對題目的印象,從而更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你就可以直接把題目串在一起啦!到高三你會發現很多題目的前幾個步驟都是一樣的,可能就是數據不一樣。而且很多題目都是可以共同的運用很多種方法!這個就需要總結了,所以錯題集的意義就在于此。
(2)怎么挑選題目。
錯題也是需要精挑細選的,并不是錯了的題目都抄下來。那我就說說哪幾類題目有必要并且值得花一番心血抄下來吧。
a)看到答案后會可惜自己居然沒做出來的題目。這類題目很多人往往會忽略,因為覺得其實自己是有能力做出來的,只不過忽略了某些細節所以沒做出來。但恰恰相反,你這忽略的細節很有可能以后還會再犯,因為你可能并沒有想過為什么自己會忽略這個細節,只是沉浸于“其實自己是能做出來的”幻想里。而且到時候會覺得更可惜!
這道定義域易錯題夠簡單了吧,但我當初就特別容易忘,所以就抄下來了。
b)錯了兩次以上的題目。(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吧?)
c)基礎題做錯了。基礎題有多重要我就不說了。基礎題做錯了很有可能就是概念不清,但人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所以一定要記錄下來。
d)自己確實不會做(包括蒙對的題)
(3)錯題本。
重要的是說三遍:最好用活頁紙!!最好用活頁紙!!最好用活頁紙!!
因為一道題目的解法不止一種;
因為一道題目通常有許多兄弟;
因為…………
最初的錯題集并不是活頁的,所以也有一段血淚史…
沒辦法的時候可以考慮用便利貼,但便利貼個人認為比較容易掉,而且不夠寫啊!!
(4)怎么解決錯題集。
每個禮拜抽空看看這個禮拜的錯題。
每個月抽空再看看每個禮拜抽空看時還不會的題目。
假期把看著題目就知道結局的,已經熟透于心的題目刪了。
只做錯題不處理的話還不如不做。
(七)后來決定只是把做題思路和通過錯題反應出來的遺漏的知識點記錄下來 每次考試之前看一遍 非常有效
畢竟你只是要記住自己遺漏的點在哪里 而不是記住錯的題目是怎么樣
作為見證了同桌n本錯題本誕生的人,我覺得還是可以給出一些建議的:
1.最重要的是 不要每道題都抄!首先因為粗心錯的一般都不用抄,然后同一個知識點并且設題方式比較類似的話有一道典型的就夠了。這樣你就需要對錯題進行分析,加深理解的同時也可以幫你節省時間,相信你知道整理錯題有多花時間…
2.關于練習冊的錯題,我認為干脆不要整理在本子上。因為練習冊是比較方便翻閱和儲存的,復習的話直接翻練習冊。(其實就是因為懶!)
3.關于兩面都有字不方便剪貼的問題,我同桌的處理方法是把要剪的那頁復印成單面的,再剪復印件就ok啦。當然一般試卷都會有多的,所以你可以找老師多要一張空白卷⊙ω⊙
最后,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啦,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最適合你的記錄錯題本的方法。加油吧少年郎!(??????) ?
八)本來想說題主可以學一下LaTeX 然后將錯題電子化...再一看題目知道題主是高中生.所以還是用錯題本吧。不過要把每個題目的知識點,錯的原因,錯在那個知識點,甚至可以把知識點抄在一遍。如果題目用了題主不熟悉的技巧或者方法也可以試著總結一下。
錯題本要經常看,把經常錯的題目歸類總結一下。
總之,只是抄錯題是沒什么用的,最有用的是歸納總結變成自己的東西。打個比方,如果有一天這個本子被偷走了,題主不覺得可惜的時候就功夫到家了。
九)整理錯題這事一定不能流于形式。
1. 整理的不一定是錯題,錯題也不一定非要整理。
對我來說,凡是拿不準的、蒙對的題目,雖然拿到了分數,還是要整理出來。因為這些題這次人品好蒙對了,下次沒洗臉就有可能藥丸。
有的題目不規范有歧義。就沒有必要在這種事上浪費時間。
2. 整理錯題不是原樣照抄。
比較長的題目難道要原樣照抄么?很多題目正式開始前都要講一段故事,難道連故事都要抄上?
比較長的題目,你也不可能是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出錯,關鍵是你要把出錯的環節提煉出來,再整理。有的可能是因為一個條件沒理解到位,有的可能是因為一個公式使用條件弄錯了,等等等。
整理錯題不是抄題,是要你把錯誤的原因分析提煉出來。
我還整理bug呢,有的bug是隱藏的很深的。難道我能把公司的代碼全都自己打出來?既不可能,而且違法。所以就需要把bug出現的原因抽象提煉出來,這樣的話這些bug就脫離了具體的業務環境而有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環境之中。
最后: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星號法”
·
“星號法”是我根據量化激勵的原則想出的方法,我在中學時成功采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快速量化和激勵。
·
“星號法”特別簡單,就是每看一次題目或書以后,在旁邊畫個五角星符號作為標記。具體符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而定,我的一些學生喜好畫三角形符號“”。
·
做錯的題需要復習,課本需要復習,背的單詞需要復習,大家都知道復習的好處。但是很多人比起復習舊知識,更喜歡學習新知識。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新知識容易讓人感覺有收獲,復習舊知識不容易讓人感受到成就感。如果采用“星號法”,每進行一次復習,就多標一個星號,就能起到類似于游戲中數字和升級的激勵作用,讓自己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而且多次復習,并非像有些人所以為的那樣,是個無趣的過程。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什么時候我們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呢?當我們覺得有收獲和成就感的時候,學習是快樂的;當我們覺得簡單輕松時,學習是快樂的。反之,如果我們覺得太困難,沒有收獲,那就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復習舊知識比學習新知識輕松。特別是多次復習時,原來很難的題目,自己不會做或是勉強做對的題目,現在也變得很簡單;很多原來不是很清楚的知識點,多次復習后得以融會貫通,會讓人產生很強的自信與愉悅。
·
這是我初三時,3個月從班上第47名進步到第6名的關鍵。我之前將題目做錯以后,看一下答案,弄懂就算了。后續不怎么復習錯題。這樣是非常低效的做法,問題很大。同樣的題目,過一陣有可能又錯,簡直白學了,非常打擊學習的積極性。
·
我在初三的時候,并沒有做大量的題目,而是將自己做錯的題目全都復習3遍以上。除了錯題以外,勉強做對,即做題時沒有把握,而是需要看完答案才確信自己對的題目,我也全都在做題時進行標記,之后也是要復習3遍以上。在參考書和卷子上,經常可以看見我在很多題目旁,標了5個星號。為什么會有5個星號呢?因為做錯題或是有疑問,就標一個星號,搞清楚了就標第二個星號,后續每復習一遍就多畫一個星號,至少復習3遍,所以至少是5顆星。邊學習邊畫星號是個很爽的舉動,而且能看見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利于進行有針對性的高效復習。
·
通過多次地復習錯題,達到滾瓜爛熟,我能做到,不但絕對不再錯這一道題,而且絕對不再錯這一類題,保證學習是十分踏實有收獲的。多次復習以后,一次次畫著星號,越復習越熟練,覺得把知識掌握得很牢,學習極有成效,產生了很強的興奮和幸福感。這種感覺甚至強烈到會讓我的心跳加速,體溫略微升高,比打球和玩游戲爽多了。學得這么開心,效率必然比被動學習的人高很多倍,想不考高分都很難。
·
如果只復習一遍錯題的話,遇到一模一樣的題可能不會錯,但是不夠熟練,遇到類似的題有可能還是會錯。每次考試結束以后,一看答案,總有人會感嘆:“這么簡單,明明都會做,怎么當時沒想到。”或者是說,“要是再給我幾分鐘,我肯定能把那道題做完。”這些情況說到底還是不熟練,考試時間有限而且容易緊張,不但要求我們了解知識點,更關鍵是要達到爛熟于心的程度。要想考得好,我們不但要懂做,而且要特別快速準確地將題目做出來。
·
我們寧可少做些題,也務必要將錯題和沒把握的題多看幾遍,這其實花不了我們多少時間,效果卻會特別好。“星號法”挺簡單的,比把錯題記在錯題本上方便許多。我將它告訴我的學生們后,有些學生像我一樣看了3遍錯題,在短時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
復習課本和筆記也是同樣的道理,課本是命制試題的根本,怎么重視都不為過,有次北大一位文科狀元跟高中生座談時,有同學問你為什么學得那么好?文科狀元說:“把書看10遍。”其實,大多數人把書看10遍都能當狀元,但是一般人做不到。筆記里也有許多有用的知識點。
·
不過很多人都不樂意復習課本和筆記,因為看見自己做了很多題,會感覺很踏實,復習課本和筆記,不容易感覺到成就感。所以我們也可以使用“星號法”,當我們一遍遍在課本和筆記上增加星號的時候,很直觀地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在逐漸熟練,可以增加成就感。
·
當我看到一本好書時,我會有想把它看很多遍的愿望,這樣的確會加深印象,大有收獲。但是這個愿望常常只是愿望。因為不用考試,再好的課外書也不容易看很多遍。應用“星號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促使我們把書多看幾遍。本書每頁都印有虛線星號,同學們在每一次閱讀時可以用筆畫一個星。我相信每多讀這本書一遍,都能提高各位讀者的成績。
,
1.每道錯題都要抄是錯誤的做法=_=
不過精神可嘉-.-
錯題集對于我來說大概就是“值得收集的題集”。并不是錯題就要都抄上去,也并不是沒錯的題就不能抄
抄一切值得抄的題
2.什么是值得抄的題
①經常錯的一類題p.s馬虎錯的地方需要多加注意,而不應該記在錯題本上
②老師講過你并沒有聽懂的題or需要仔細思考才能想明白的題
③做對的題,但是是自己瞎蒙的or用錯誤的方法解答的問題(多為選擇題)
④需要特殊解題技巧的題
3.tips
①不要把抄錯題當做很無聊or很痛苦的事情,其實并不怎么用動腦子,而且抄一遍總是會有更深的印象,大概可以當做高強度學習中的一種休息吧
②把題歸類,例如按章節或者學的更多之后知識點形成系統再進行歸納(可以用活頁紙記,便于歸納整理)
③不要把答案也寫在題里=_=如果實在需要答案怕自己忘了,可以用鉛筆或彩筆寫在下面or另附答案
-------4.28更新-------
之前的回答是基于如何做錯題集來回答的,下面說一些自己的經驗。
看到一模高分答主的答案了
大概有幾個觀點:
1.人和人是不同的
我就是那種假期從來不復習,作業都是最后兩天趕,但是開學考數學還是能考第一的人。
大概對于我來說,學一遍知識點就都記得了(僅限高中那點知識=_=)但是我朋友就是那種給她講十遍,第十一遍還是說又不記得了。
所以說,大家也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吧。
2.記憶總是會有遺漏的
大多數人都不是那種過目不忘的,總是會遺忘一些小的細節。這個時候就要用到錯題集了,將重點的細微的東西標出來,每次考試前過一遍,總是會有效果的。
3.方法的確比努力更重要
當然努力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你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努力的結果基本上收獲不大。
-----------------------
因為題主才高一,時間其實十分充裕的。所以錯題整理是很重要的。當然更重要的是
對知識的梳理
對知識的梳理
對知識的梳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從高一就開始梳理知識點對以后的學習一定有大幫助。
你知道為什么會錯,錯的是哪個知識點,是掌握不牢還是根本記錯了,是這一條知識點有問題,還是一大塊兒知識點都搞混了?
這時候只用記下知識點就夠了。
一遍一遍的考試,其實就是在查缺補漏,是在幫你找到你不熟的知識點。
大概在最后,考試前看的,其實就是你通過錯題而整理的知識點。也就幾頁紙吧
1剪裁粘貼
如果練習冊背面的題目不是非常有用,那么就在練習冊上剪下來粘貼到錯題集上,這樣真的省時省力。(高三的時候會和老師拿兩張一模一樣的試卷,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啦)
2直接抄寫
如果雙面均有用,那就把較簡單寫一面抄下來,另一面剪下來
題主說到無法簡化的“大題目”,如果真的非常重要非常有用,那還是需要抄下來。(但是我往往不知道怎么判斷有沒有非常有用,一般重要的都會抄
3、知識點記錄法
不一定需要整道題都記錄,比如有些地方僅僅是知識點記不住,我常常是只用一句話寫下知識點。
這個方法我覺得比較適合知識點雜亂的學科,比如生物。
另外的回答有說到“寫上習題冊頁碼題目數”我覺得也是方法的一種,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去翻看原來的練習冊,感覺不是很方便
整理本身就不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可能會花很長的時間去做。所以整理錯題集的頻率一定要高!!例如我高三的時候,遇到覺得應該記下來的都是馬上或是至少當天記下來了,因為吃過太多“積少成多”的苦。
每一個科目整理錯題集的方式都不相同,比如數學物理,常常就是要整道題都抄寫,而化學生物我發現對我來說經常是知識點不牢固。
題主才高一,如果能堅持做錯題集,那一定可以慢慢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