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奇想,想寫一寫我和地鐵的小故事。
一直覺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能最低成本的窺視一個城市最真實的大眾生活狀態和節奏。因著閱歷有限,我只乘坐過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南京,長沙的地鐵,所以只能寫一寫這幾座城的地鐵。
對上海的地鐵的印象,只剩下非常非常擠。猶記得那個周五下班高峰期,在南京東路艱難的擠上地鐵去機場,帶著巨大行李箱的我和友人在擁擠不堪的地鐵里掙扎著的情形。坦白說,上海地鐵還是非常有秩序的,進站上車都會排隊,但是進入車廂后人太多。大部分人都像過年腌制的臘肉,被忙碌擁擠的生活榨干了鮮活,密密麻麻的掛在車廂里晾曬。這樣的情形會讓旅客像是被貼了標簽一樣,非常容易辨別。拖著大行李箱的,拎著大包小包的,嘰嘰喳喳一直說個不停的,好奇的看來看去的,在擁擠的人群里非常扎眼。上海的地鐵,就像這個城市一樣,繁華卻又帶著一絲絲的距離感。
廣州的地鐵,不同的地方非常不一樣。珠江新城,廣州塔,體育西地處繁華的地段,人流量大,地鐵站結構非常復雜,進出站需要繞來繞去,上下多個階梯。印象最深的是在體育西站曾經半小時卡在出站的路途上,冗長又低低的走廊,盛夏的悶熱潮濕,無一不讓人情緒崩潰。然而,一出來就是另一番天地,入目之處盡是繁華夜景和琳瑯滿目的美食。美則美矣,但總覺得少了點特色。而老城區的地鐵站則又是另一種風情,地鐵上人少少的,周圍的人小聲用粵語交談,出來以后看到的是很有年代感老房子,街邊熱情的水果攤老板,老字號的早茶店,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似的。我悄悄的以為,這樣的沖突才是廣州吧,一座彌漫著生活氣息的大都市。
深圳的地鐵年輕到會讓多心的我起疑,這座城市像是專門隔絕了老人和兒童似的,地鐵上幾乎都是年輕人,和這座城一樣滿滿洋溢著青春活力。地鐵站購物非常方便,很多像購物公園站這樣的地下商圈,你可以直接坐地鐵到另一個商場,也可以從地下慢悠悠地逛吃逛吃走過去,真是名副其實的“購物公園”。又因著地理優勢,深圳地鐵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可以坐地鐵可以到羅湖口岸過香港,下了地鐵就到了香港,想想就覺得特別有意思。
南京的地鐵,從站名就能看出這個城市滿滿的歷史感。中山陵,夫子廟,雨花臺,玄武湖,鼓樓,這么多好聽的名字統統是地鐵站名,方便到讓游客能乘坐地鐵去幾乎所有的景點,真的是滿滿的人文關懷。據說南京幾乎所有的大學附近都有地鐵站,這點對學生來說真的是非常棒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地鐵一直在播報南京大牌檔的廣告吧。
武漢的地鐵,站名一般因地制宜,五里墩,七里廟,十里鋪,黃金口,千家街,非常有意思。不過這也有缺點,不熟悉地名的旅客可能從地鐵站名字完全看不出在哪里。武漢地鐵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忙碌憔悴的上班族,青春活力的學生,心直口快的當地人還有淳樸善良的工人,不同的群體巧妙的交匯融合然后又迅速的分開。這里的地鐵和這座城一樣,的確有缺點,但也一直在努力成長。
長沙的地鐵算得上是我目前遇到過最空曠的地鐵了,印象中幾次都是上車就有空位,這真是讓其他幾座城的乘客欣羨不已的。更有趣的是,地鐵站多數是安靜祥和老人和可愛的小孩,反而比較少腳步匆匆得年輕人。所以,我一直覺得,這里的地鐵和長沙一樣,很舒適也很宜居。
寫著寫著,越發還有許多城市的地鐵,在等著我去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