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再有一周就要過年了,那樣無論陽歷還是陰歷來講,2016就正式結束了。
今天公司的同事陸續的回家了;中午去吃飯,常去的那家店的老板娘也告訴我們明天正式關門了,小吃街周邊的店面也關了小部分,年底了,都要回家過年了。同事說:這都再有一周就過年了,怎么在這個城市感覺不到一點過年的氣氛呢。 我答:那是因為大城市打工的較多,過年都回家了。而且現在大城市節奏快,管制較多,煙花爆竹都不允許放,年味也就慢慢淡了。還有大城市天天都在變化,其實每天都像過年,所以也就沒啥新鮮感了
城市化意味著快節奏,日新月異,而年味、習俗意味著守舊、傳承,在變與不變之間本身就會矛盾,無怪乎在大城市年味漸漸淡了。
想起我們小時候過年情景,竟然感覺現在這個城市有點單調和蕭條。正像有一句話形容女人:女人因優秀而孤獨。此時此刻,在我眼里的這個城市,正像一個優秀的女人,盡管繁華絢麗,卻也顯得分外的孤獨
晚上去同事家吃火鍋,同事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最近剛有了孩子。租住的房子,裝扮雖然簡單,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同事切菜炒菜,她老公洗菜洗鍋,時不時的還會留意孩子有沒有醒。對他們來講,家里來客人吃飯,孩子睡著不醒就是莫大的配合。至少在這段時間里,爸爸媽媽可以招呼客人,吃個飽飯,享受一會自己可以支配的時光。不一會,小孩終于不負眾望的哭醒了,只是我們還沒聽到聲音時,就看到爸爸已經放下碗筷走向臥室,邊走邊說:醒了,我聽到哭了。我們幾個詫異于爸爸耳朵的靈敏,后轉念一想也許這就是愛的默契,時間長了孩子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爸爸的心。而后爸爸抱出來一個剛睡醒、臉紅撲撲的小孩,她就那樣依偎在爸爸身上,眼睛一動不動的看著我們,好似我們是外星來客一樣。同事和她老公兩人交替的哄著孩子,然后趁不哄孩子的間隙吃飯。看著艱辛卻也溫馨,爸爸媽媽再加一個小孩,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吃飯的另一個同事A,和女朋友同居有一段時間了。以前就是個公子哥,獨生子,有一點大男子主義。今天偶然聊起做飯的話題,他說:現在基本上都是他在做飯。我們問:為什么。 他說:我女朋友做飯不是做糊了就是燒焦了,索性就不讓她做了,我來做吧。我的廚藝提高了不少。他的語氣里,聽不到一絲責備,只感覺在述說一件與他無關的事情一樣,分外平淡。要知道,接受并改變比埋怨排斥艱難的多。吃完飯,同事老公說今天不想洗碗了,明天再搞吧。同事不依。然后A開口了:算了,我來洗吧,這有啥大不了的。我們皆詫異,不相信他會主動洗碗,畢竟這和以前他公子哥的形象判若兩人,再然后,我們就看到了廚房里瓦亮的鍋碗。
來的人當中,還有我和另外一個女同事C,我們是單身。整個過程中,我們負責吃飯、偶爾擇個菜打打下手,抱抱孩子,聊天。以“事外人”的身份幫幫小忙
一個人,兩個人,到三個人
一個人,無牽無掛,不用承擔,自在卻也寂寞
兩個人,學會妥協,嘗試改變,有摩擦也有快樂
三個人,懂得付出,懂得責任,壓力與動力并行
人,總是行走在生活中。
無憂無慮--學會承擔--學會付出--做出改變--承擔責任。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人都依著你,保護你,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慢慢成長,人生一個個階段走過,你會發現你開始要保護別人了,要承擔責任了,要努力把最好的帶給家人。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妥協讓步、學會取舍。
人生就是考場,而生活就是老師,每一個階段它都會輔導你,叫你去改變,去努力,然后順利的通過每一次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