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我的朋友圈里,有兩個朋友準備結婚,還有十幾二十對“朋友的朋友”籌備擺酒,有一個朋友剛剛生下寶寶,還有一個朋友立下了Flag說自己這輩子非但不結婚,還不要寶寶。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話題。
嗯,這里的會不會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哦!換言之,你接受婚姻嗎?
為了集思廣益,我在朋友圈里進行了一波小小的調查。收到了6個贊和91條評論。嗯,毫無疑問的,在這91條評論里,支持婚姻的占了絕大多數,但前提是,遇到自己喜歡的人。當然,也有部分小伙伴表示,到了一定年齡可能抵不住家里長輩的壓力不得已找個“合適的人”結婚。至于,剩下的一小部分留言的小伙伴則重申了自己的不婚信條。
關于結婚這個問題,講真,若是兩年之前的我,大概會堅定并且認真地告訴你,我不喜歡婚姻,即便身邊的長輩也好,同輩也好,他們的婚姻大多幸福并且美滿。可我仍是恐婚。原因很簡單,我沒有做好轉變角色的準備,也沒有決定好承擔那份責任。但回答這個問題的,畢竟是兩年之后,也就是現在的我。雖然我仍是沒辦法完全接受婚姻,但至少已不像之前那么抗拒。原因也很簡單,人生需要一些儀式感。而且我遇到了喜歡的人。
舉個例子。
你說你和男友/女友談一輩子的戀愛,但不結婚,也不要寶寶!那么作為你們談一輩子戀愛的保證的,是不是只有所謂的感情?恕我直言,這個世界上最靠不住的東西,大概就是感情了,更何況是會隨著多巴胺分泌量減少而日漸淡薄的愛情?把這個問題講得最透徹的,大概要數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和《復樂園》。
前者講述的是因為愛情而出軌的有婦之夫和有夫之婦,最終害怕重蹈婚姻讓愛情變淡的覆轍而選擇殉情的故事;后者呢,則講述了老年人的性欲和感情,以及作為男女主角一開始都懼怕婚姻,雙方約定只維持以肉體為紐帶的關系,最終因女主想要穩定并且選擇與另一個男人結婚而分崩離析的故事。
這兩個故事給我的啟發是: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甚至是同一個年齡段不同的人,關于婚姻都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些看法,我們完全無法認同,也至少學會尊重。你們可能會說,這不是廢話嗎?
但是,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是,我們中的很多人總是試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甚至覺得自己持的觀點是主流,其他看法就應該服從。別的不說,就譬如結婚這事兒,支持婚姻的人,會覺得不婚者都是異類,然后會開始各種說教甚至排擠嘲諷和打壓。說回正題。
關于婚姻,有一些人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抗拒轉變為后來的欣然接受,當然,也有一些人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可以接受轉變為后來的深惡痛絕。原因都不難理解,所處階段不同,訴求也就不同。以男人為例:
二十來歲的時候,覺得lz青春無敵,喜歡玩,所以希望到處浪,向往欲字當頭的愛情和自由;
三十來歲,覺得而立之年不能再任性,也不能再吊兒郎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齊家,所以便想著找個良家女成家立業;
四十來歲,有房有車,事業小成,家里的糟糠妻宛如清湯拉面,漸覺平淡乏味,便想著給單調的生活找點樂子,可能是中年危機的鍋,也可能只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盼望著第二春,反正總要來點顏色,結果要么拆伙,要么繼續負疚前行;
五十來歲,接近退休,生命過半,很多事情也漸漸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渡邊淳一那句經典名言,男人只有等下半身軟了,心腸才會軟下來;
六十歲之后,開始覺得自家黃臉婆也還不錯,畢竟陪伴了自己大半輩子,雖然沒有了年少時候熾熱的愛情,但是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恩義,也足夠自己感激了,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大抵就是如此!頓悟之后的人生,也就所剩無多了。
至于女人,相比于一輩子都喜歡十八歲女孩子的“專一”男人來說,女人那就相當花心了。就像當年流傳甚廣的那句話:幼齒時喜歡翩翩白衣美少年,青春期喜歡才華橫溢浪蕩男,御姐時喜歡永往直前小正太,女王后喜歡宅心仁厚傻瓜蛋。用一些直男的話來說,那就是,女人喜歡不真實的男人,真實的一概不喜歡。
換言之,女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里,對待感情,也有不一樣的訴求,說得難聽一點,女人比較喜歡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俗稱戲多,尤其是關于愛情。她們總是喜歡在自己的意念世界里塑造很多完美的男友人設,然后看著這些美好的想象被現實一點一點的摧毀,她們在崩潰的同時也在慢慢成長,直至從一個單純幼稚女孩兒蛻變成一個精致成熟的女人。所以,男孩開竅往往是因為失去一個人,而女孩兒長大,卻恰恰是因為愛上一個人。
婚姻作為感情生活中怎么也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即便自己無所謂,隨著年歲漸長,也會在身邊長輩的念叨聲中提上日程。你可以表示厭煩和不滿,但是在你沒有強大到足以改變規則的時候,擺在你面前的選擇,其實不多。
當然,如果你問現在絕大多數二十多歲的女孩兒成天想的事兒是什么,那么,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你,她們想的是發財!嗯,我做夢都想!
但是,如果你問現在絕大多數三十多四十多歲的大女生成天想的事兒是什么,那么我也可以比較肯定地告訴你,她們十個人中,至少有五到六個想過結婚。至于能不能結成功,還得看緣分。
女人天生是一種需要安全感的動物,她們感性并且柔弱。再怎么喜歡漂泊的人,漂泊久了,也會想著停靠。最典型例子就是我最愛的文藝女神三毛。
與其說荷西遇見三毛,是一場天大的歡喜,還不如說三毛遇到荷西,花光了她所有的運氣。我想,絕大多數女人是羨慕三毛的。即便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口角爭執照樣不少,但是能有一個寵愛自己的男人,陪自己瘋,陪自己浪,甚至是再遙遠的地方,只要你想,他都能為你在異鄉制作一個故鄉。我想,沒有人不喜歡!
只是如徐志摩所言,于茫茫人海中,尋一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找到一個你愛,又愛你的人,是需要緣分和運氣的。只是有些人,在這方面,始終不夠幸運。
嘮嘮叨叨這么多,想說的無非一點:
結婚并非人生的必選項,也不是說只有結了婚生了寶寶,生命才算完整。要永遠信奉,只有可以結婚的感情,沒有應該結婚的年齡。為了迎合世俗而選擇的將就,最后痛苦的,絕對不是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七大姑八大姨。所以,要勇敢地為自己活著!至于要不要結婚,什么時候結婚,怎么結婚,全憑自己選擇。
你只要知道,每一種選擇的背后都有相應的代價,而自己已經做好了承受的準備,那么你的人生是屬于“你的地盤”,完全由你做主。其他人都沒資格BB。
祝好,我是可樂,世界荒唐,也無阻我快樂,希望你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