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材
教科書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吸納語文課程改革的優秀成果,沉淀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語言文字運用,加強語文和生活的聯系,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書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教科書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從本冊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語文要素。
2.本冊教科書形成“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他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精讀課文學習方法,略讀課文運用方法(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快樂讀書吧”使課外閱讀課程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實踐。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有機整合,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3.本冊教科書重視方法指導,促進能力提升。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集中體現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與運用——聚焦學習方法,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從學生的學習實踐中提取可遷移運用的方法,總結出一些最基礎的、最重要的學習經驗,使學生對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同時,在練習活動中滲透方法,培養學生的方法意識。每一個練習活動重在引導學生運用某種方法完成學習任務,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也是方法運用的過程。這些練習活動蘊含的學習方法都可以舉一反三地遷移運用于今后的閱讀和表達實踐。
4.教科書著力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
都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運用語文。
第一節課——我引導學生看目錄,這在二年級的時候就有所培養,讓他們養成讀書看目錄的習慣。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八個單元的主題,特別強調的是第四單元和第五單元(新單元)。第四單元“預測”是一個閱讀策略單元,是圍繞閱讀策略的方法編排的;第五單元“留心觀察”是一個習作單元,是圍繞習作能力的培養編排的。
對于今年的教學工作其實自己沒有足夠的把握,但我在真的努力嘗試用最正確、最適合的方式來給學生傳授知識,努力地向課標要求靠近。
今年的反思方向與去年二年級有所不同,我從課標入手反思教學。畢竟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帶三年級的課程。所以我買了一本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輔助我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授課前我首先要在自己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
其次,我要對這幾個目標做一個次序的排列領域課標要求進行對比,從而驗證自己對課本重點的把握程度。
最后,在授課當中的實際情況與課標再次進行對比,查看出入,反思自我,促進成長。末,感謝吾師授我以漁!
第一單元——以“學校生活”為主題,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體會習作的樂趣”。讀單元前的篇章頁。
關于新鮮感詞句:我在讀課標的總體目標與內容的時候其中包括這么一段:“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其語文的基本方法。”個人認為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這一點可以在交流新鮮感的詞句中貫徹實施,讓學生感知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進而激發熱愛之情。其次,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與摘抄積累,背誦 以及筆記是離不開關系的。那么初步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應該就是在“聽說讀寫”中體現,作為教師,就應該在這四個方面找準方向。
2020.9.2學習《1? 大青樹下的學校》
本課教學目標排序:
1.識字寫字。(畢竟“萬丈高樓平地起”)
2.交流新鮮感詞句并且感知仿寫第一段。(本單元的單元要素之一)
4.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
5.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所學校的特別之處。
6.借助提示,說說自己生活的某個場景(課后第三題)。
路天騏:課外活動,老師讓我們去新操場上玩耍。新操場上鋪了塑膠草坪,老師規定在中間玩耍。操場上熱火朝天,有的在跑步;有的學毛毛蟲爬;有的睡在草坪上打滾;還有的在踢足球。上課鈴響了,我們立馬回到了教室上課。
仿寫第一段“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1.康佳琦:小螞蟻們要搬糧食。螞蟻隊長的小幫手們從四面八方走了過來,有些從洞里出來,有些從草叢里走出來,有些從石縫里鉆出來。
2.柴嘉濤:一陣雷雨過后,從草叢里,從小河邊,從樹林里 跳出許多小青蛙。
課間時,有的同學在讀書,有的同學在寫作業,有的同學在整理書本,還有的在外面玩。
3.李鑫悅:這個決定從理論,從實際,從經驗上講都是正確的。
4.張琴:從家里,從學校里,從圖書館里出發,為夢想起航。(教師改過)
5.李成成:大課間,從教室里,從操場里,從樓道里走出好多學生。
6.馬宏宇:森林大會要開始了。從樹上跑下來松鼠,從山坡上跑來了狗熊,從山上走來了兩只猴子。
7.付雪萌:從高高的藍天上,從茂密的森林里,從平靜的湖面上飛來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鳥。
8.董景煦:早晨,從小區院里,從小巷子里 ,從大街上走來了許許多多的小學生。
9.杜文丞:早晨的花兒向太陽招手,向風兒點頭,向蜜蜂問好。
10.宋佳寧:從雪山,從草原,從荒漠,我都領會到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
11.牛麗涵:同學們向在打掃衛生的叔叔阿姨們問好,向在微笑的花兒招手,向在花朵上停留的蝴蝶微笑。(學以致用的語文素養高)
12.司婷:我來到公園,向小草點頭,向花兒微笑,向樹木敬禮。
13.馬煒悅:早上,從樹林里,從村莊里,從長著麥田的田野上。飛來了許多毛茸茸的小鳥。
讓學生先從字詞的使用來感知,一開始,肯定做不到真正的新鮮感。
反思:本節課基本按照排序完成目標,但學生對于新鮮感的詞句還是沒有過多的感知,并且場景描述把握的不夠好。未真正實踐課本知識。
2020.9.3學習《2? 花的學校》
疑惑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是“新鮮感的詞句”本課課文想象豐富而奇特有許多新鮮感的詞句。但在教參里面有這么一句話:“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本文處處體現出把花當作人來寫的特點,但不要出現擬人句的概念,更不要向學生講解有關擬人句的修辭知識。”有一點不解,它本身就是一個擬人手法的使用,并且我班學生已經在二年級的基礎上對擬人手法具有了初步感知,不出我所料,當我們分享到相關段落的時候,我的學生異口同聲說出了擬人句。
還有一個疑惑點,就是一二年級的時候出現的“理解運用”這一部分,重點說的是“朗讀指導”。今年轉變為“詞句段理解”,將指導朗讀穿插于其中,但就我而言,我不能把控的是該如何將詞句段理解落實到課堂當中。這是一個值得我亟待深思的問題。
本課目標:
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朗讀課文,能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
3.能找出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能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的表達寫句子。
生字:我重點示范指導講解個別字。本課指導了“舞”“假”“臂”3個字。對于二類生字的要求是畫出課文中與生字有關的詞語,借助字典再組一個詞;一類生字要求在前面的基礎上組組兩個詞語。(借助字典、必須是常用并且正能量的詞語。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看見什么寫什么,不思考,導致一些詞語不常用,并且在考試的過程中自己也寫不上。所以我的要求就是組的詞語正能量和常用)
畢竟俗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反復強調作業要求。為師敬吾之弟子!畢竟鋼筆寫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這個暑假在我的要求下有所練習,況且我個人的鋼筆字也很爛。
2020.9.7星期一學習《3*不懂就要問》
本節課上的不是特別好,因為學生的積極性還沒有被我調動起來。課堂初始,我檢查預習情況的時候,發現有三位同學沒有預習。出于這種“不放心”的狀態,我又給他們過了一遍生字生詞,所以就占用了一部分時間。
我對本課的設計是這樣的,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在了解字詞的情況下,交流新鮮感的詞句。在交流的過程中,其實就是無意間再次默讀了課文。對接下來概括課文的大意是有鋪墊的,畢竟,反復的讀是對理解有很大的幫助的。
2020.9.9學習——《口語交際》《習作》
早上的兩節課完成交際和習作的教學目標 。
今早的兩節課 為師甚已喜!弟子難得興致很高 ,氛圍很到位 。在口語交際這一個環節交流的時候 ,老師先是引導 抓住重點詞語“新鮮事情”將之和“感興趣” “少見”聯系起來表達。
接著,考慮到本班實際情況 (多是農村孩子 )所以先是從農村生活這一塊兒來交流 。你同桌為單位互相交流 學生們交流的可高興了,最后選出三位同學起立反饋交流成果。
最后,一起學習“小貼士”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重點 :選擇別人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講。借助圖片或實物講 。
本課授課基本靠近課標要求:1.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2.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力求具體生動(有難度)。
《習作》
課堂伊始按照文本中先進行了游戲 。選擇了三組同學 ,前兩組中男孩是被猜的對象 ,女生是負責介紹的男生;最后一組角色互換。其余的同學 蒙眼聽介紹 ,“猜猜他(她)是誰?”雖然有的孩子猜中了 有的沒有猜中 ,但這一個環節中課堂氛圍已經活躍起來了。
接著教師開始引導 “猜猜他是誰 ”應該如何落實到 寫作中,首先是選擇一個本班同學 (利于學生和教師評估,倘若是外班或幼兒園同學,師生無法判斷是否寫出了他的特質)。
其次,引導學生“怎么寫,寫什么?”①外貌描寫 :必須是典型的,比如他有酒窩 。除了課本上描寫的頭發之外 還可以描述五官 。②描寫性格 :除了課本上說她愛笑的特點之外 還可以說一說他的脾氣 。
③寫獨特的品質 :如樂于助人,與人和睦相處、尊老愛幼 ……可以展開具體描寫。
④闡述他的愛好 。
⑤也可以拓展內容 。必須也是屬于他自己獨特的、典型的特征。比如他的鋼筆字很工整。前面的游戲中,騏騏在介紹悅悅的時候 說 :“她的鋼筆字寫得很好 ”三班異口同聲地說出了悅悅的名字 ,這就體現出了男孩兒已經掌握了“猜猜他是誰 ”的技巧。介紹得典型、到位 同學們就一下能夠猜出來 。
⑥簡單表達真實的感情 。因為所有的寫作都是為了表達感情 。
綜上所述,只有寫出他(她)的特點才能讓別人猜出他(她)是誰?最大的要求:以上幾方面必須對其中一兩個方面進行詳細描寫,鍛煉寫好段的能力。
最后,明確寫作要求:開頭空兩格 并且我強調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
教師困惑:我也是第一次接觸三年級的作文,對于批改這一部分,我其實真的不懂。我個人的認識是,要多練多批。一定可以掌握方法和技巧。認為他合作簡答題是一樣的先羅列知識點然后再從其中提取要點 。閱作文是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寫閱完全班作業,總有值得欣慰的地方。
2020.9.10學習——《語文園地一》
交流平臺:本部分靠近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我先與一二年級的語文園地結構進行對比,交流平臺其實是篇章頁中語文要素習作要求的提煉,其次再梳理,回顧本單元的內容和方法。并且積累。
梳理總結“積累新鮮感詞句的方法。”
詞句段運用:
第一部分:發現成語的規律。學生在反復多方式的讀和我的引導下說出成語規律。
第一行: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①含有身體部位,②說動賓結構怕學生難理解,我讓他們圈出倆名詞,倆動詞。發現成語是由兩個并列詞語組成。③第一和第三個字意思相近。)
第二行: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①含有身體部位,②說主謂結構也怕學生難以接受,我提問:面是怎么樣的?紅。耳朵是怎么樣的?赤。圈畫之后發現后一個字是形容前一個的,并且得出③紅赤意思相近,即第二和第四個字意思相近。)
拓展積累: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高,拓展積累也很成功,以下詞語都是學生當堂輸出(邊輸出邊歸類):
一:垂頭喪氣? 指手畫腳? 改頭換面? 咬牙切齒? 交頭接耳? 搖頭擺尾? 畫蛇添足? 添油加醋? 揚眉吐氣
二:手舞足蹈? 頭暈目眩? 心驚肉跳? 眉清目秀? 眉飛色舞? 目瞪口呆。
第二部分,以讀為主,回到文本中感受情感再讀出重音、停頓和情感。
第三部分小組合作完成。
日積月累:《所見》
在讀中感悟,我沒有過多地分析,學生按照一二年級的方法學生本首詩。最后達到背誦積累的目標。
謝幕:這個開端“兵荒馬亂”請容我在思索中慢慢前行,感謝每一個為我整理兵馬愿我整裝待發的您!不知道未來是否可期,但從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