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枯燥、最玄奧、最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問,大約就是八卦了。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你別看這個貫口念起來朗朗上口。說到底,你我都是屬于那些瞪著眼無字不識,無詞能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眾。這活兒可是跟“四書五經”里的《易經》脫不了干系,是大大的大學問啊。
那么,我先為你科普一下。對錯沒把握。反正錯了你也不知道。
long long long ago,有個伏羲氏,娶了妹妹女媧為妻,生兒育女,做了我們的始祖。一日,伏羲氏在天水的卦臺山,把他很長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用圖案畫了下來。這圖案很幾何,不難。但這一畫,動靜大了,把個天地“轟”的一聲分將開來,霧霾四起,飛沙走石。這狀況讓伏羲氏猝不及防,但瞬間觸發了他的思路。伏羲是有人頭的一條蛇,記憶力只有五秒,為了不忘思路,抓緊時間搞理論研究,他決然留下這個豆腐渣工程,讓他老婆,也是他妹妹的女媧善后。結果有了女媧以后補天的故事。
話說原來未開的天地混沌一片,謂之無極。經伏羲氏攪和,漸漸清者升天,濁者沉地,分陰陽而成萬物,謂之太極。天地又分為東西南北,各有鎮守的神首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謂之四象。在這些自然表象面前,腦力勞動者伏羲全然不顧體力勞動者老婆兼妹妹的女媧忙時補天、閑時做泥工造人的辛苦,憑著出色的短暫記憶,悟出了乾坤之奧,從而創出八卦又衍生出八門。
科普結束,言歸正傳。最后贅言:八卦其實是最早的文字符號,因此而成的八卦圖是可以用來推演時空萬物關系的工具。
杭州玉皇山南,有一塊土丘、田塍、水溝排列整齊,面積約90余畝的、布局如八卦圖的田地,叫八卦田。它形有八角,田分八丘,故又稱“八丘田”。一年四季,田中八種莊稼,各呈異色,煞是好看。田中有一圓土墩,俯視酷像半陰半陽的太極圖。
正統說法,八卦田是南宋年間開辟的“籍田”。明代《西湖游覽志》為證:“南山勝跡中有宋藉田,在天龍寺下,中阜規圓,環以溝塍,作八卦狀,俗稱九宮八卦田,至今不紊”。每逢春耕開犁,南宋皇帝就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禮”,就是扶著犁,作“三推一撥”,以示“躬耕”。皇帝意思意思以后,下面自然有人在田里依四季間種豆、麥、稻、粟、糯、黍、稷之類的,以示皇帝“勸農”。當然,皇帝也祭先農,祈禱上天風調雨順,來年五谷豐登。
不過,民間總對上面的一些舉動心存疑惑。你想啊,連汴梁京城都守不住的皇帝,是沒有什么大出息的吧?怎么現在就那么在意祖制了呢?想要勵精圖治了?還是另有原因?
結果,后來岳飛的事告訴百姓,星星還是那個星星,皇上還是那個皇上。只不過,拉開排場搞形式,是歷代皇帝樂此不疲的職業病。
“躬耕”的擺場是巨大的,儀式感也是很隆重的。圣駕親臨,斷然要檢查安防,驅逐閑人,封道拉隔離帶,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實在擾民。所以有了一段未落史書卻流于坊間的故事——“老漢窺田”。
當年,有個老漢不相信皇帝會親自耕種。這天,八卦田又被八根粗木柱張起的牛皮帷幕嚴嚴實實擋住外界了視線——皇帝又要“躬耕籍田”了。這位“挺死無大罪”的老漢乘著天黑,潛伏在玉皇山的紫來洞里。一直等到太陽頂了頭,才看見浩浩湯湯的巡狩隊伍走進牛皮帷幕。老漢再看,稀稀拉拉有幾個太監在田里鋤草,而皇帝卻在中間的土墩上,嘻嘻哈哈的和妃子開起了“派對”。下了山的老漢把所見告訴了老婆。老婆當晚告訴了隔壁老王。隔壁老王是“皇城閣”茶樓的前臺經理。第二天,全城都知道了皇帝的把戲。皇帝很尷尬,架不住左右大臣的“死諫”,只得不情不愿的在“南宋晚報”上登了十來字的“罪己詔”,表示從此不再“像猴一樣被人耍,點個炮仗給人看”了。
八卦,也可指在社交場合,傳播的非正式的、沒有根據的、荒誕低俗、不確定的小道消息或者新聞。這個“老漢窺田”十有八九是八卦。但是,那個忙了一陣的“躬耕籍田”確實沒有堅持下來,偃旗息鼓了,一直到明清時,在北京“先農壇”才有下文。但是,玉皇山下這塊整整齊齊的“八卦田”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皇帝不來,百姓雀躍。籍田從體制中解放出來,成了附近居民耕作的私有良田。尤其是這里山清水秀,視野寬闊,PM2.5不超標,負離子24小時免費提供,當仁不讓的成了百姓游玩的好去處。明代高濂在《四時幽賞錄》中提到了八卦田看菜花的愜意。提學使阮鄂在中間的土堆上建起了太極亭,當然現在已經沒有了。不過現在,在震耳欲聾的“切切,切個腦,煎餅果子來一套”的伴奏下,胖大嫂們在廣場上不分晝夜跳起的廣場舞,強勢形成了一道想當然的“靚麗風景線”。
20世紀90年代的一段時間,八卦田因其“臟亂差”而出名。到了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終于下決心啟動了整治。在保留中間土埠陰陽魚和外圍八邊形的基礎上,分四大板塊,增加了主入口廣場區,古遺址保護區,農耕文化體驗區,農耕文化展示區。南宋皇帝的“躬耕”、“藉田”,又堂而皇之的登臺現眼了。
現在,八卦田被茂密高大的樹木和齊腰的灌木層層拱衛著。繞八卦田一周,有如城河一般的清澈湖池,把八卦田與外界切割。水面風來漣漪,風停如鏡。水中的龜鱉魚蝦若是能落入你口中,斷然肥美無比,讓你贊不絕口。
想要進八卦田,就要找到入口過“護田”河。這里有南北東三處出入口。南邊的在公交陶瓷品市場終點站旁邊為最正宗。東北角的最古樸。“護田”河兩側各有青石板路可繞湖一周。沿道路慢行是十分舒服的。最好不要遇到節假日,這里就不太有人影。夏有遮陽,冬有擋風,舉頭藍天,低頭碧水的,孤身幽徑,自拍隨意。通過木橋,就可以走進八卦田的種植區域。
八卦田整個種植區域分為核心、中心和外圍。核心的陰陽圖,以保留遺址為主,補種一些四季桂、石楠和紅葉李等。中心一圈有15畝面積,根據季節配置觀花植被,譬如春為油芥菜,夏為半支蓮,秋為杭白菊,冬為甘藍類。外圍25畝根據卦位分種8種農作物。周邊的和不辭勞苦的遠客有口福了。他們能夠在不同季節,在這里買到時令的稻、豆、麥和各類蔬菜。
八卦田景區的定位是南宋皇家籍田遺址。今天,這里是想用來糾正那些喜歡不懂規矩嚼舌頭的人的亂說一氣,告訴大家:宋高宗趙構對農事是尊重的,做事是講究規矩的,做人是勤快認真的。
但是,除了在這里放浪形骸,幾乎沒有人對宋高宗感興趣。倒是有一個小小孩與他父親的對話很有意思:
“寶貝。這里原來是皇帝種米的地方唉。”
“皇帝種米給他們(指指身邊走過的一幫廣場舞大媽)吃啊?”
“不要亂說。種米的是皇帝唉。”
“哦,皇帝要自己吃的?”
“自己也不吃的。”
“自己不吃,也不給人家吃。那皇帝種米給小狗狗看啊?”
小小孩身邊跑過一只吉娃娃。父親心里跑過一萬只草泥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