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易小星
最近發現好幾個新聞里都提到有人在高強度工作的壓榨下慢慢罹患了抑郁癥,然后家人和自己都感到極度痛苦,其中不乏銀行高管和IT行業的研發這樣令我們普通人很羨慕的高薪酬的工作呢。
所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很多人在工作的選擇上深諳這個道理,所以選擇了個人心中很快樂的工作,反而讓我們看到了他開心快樂的工作帶來的好成績。所以對于職場中人來說,選擇工作還要看自己和工作之間的適配度究竟如何。
這是一本職業生涯指導書。全書發人深省、從實際出發,提供了一系列工具訓練,以幫助你評估你的需要與當下或未來工作之間的匹配度,評估揭示要在工作中表現良好的話你需要如何做,如果你發現自己與所在公司或崗位不匹配,這本書也將提供解決方案。
在這本《適配》中,你將會學到自我認知、工作匹配的六要素,它們將幫你實現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及績效的決定。
01
每個人都應當是快樂的,看我們如何維持自己的內心快樂
有次看電視節目,看到一個女孩子辭掉了父母為她安排的公務員的工作,然后自己選擇了創業。父母起初很生氣,但是后來看到她的精神面貌和在機關里面做公務員時相比,確實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整個人雖然很累,但是輕盈和微笑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根本偽裝不出來,父母才慢慢接受了,畢竟為人父母最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快樂的自食其力,這不就是最理想的狀態嗎?那還抱怨什么呢?
每個人擅長的不同,《適配》為我們闡述了自己應該盡力找到公司文化與自己內心價值匹配的核心,否則個人沒有歸屬感,那無論如何都快樂不起來。如果工作能令人快樂,那么你的工作效率還會差嗎?還會和上司上演“貓捉老鼠”的怠工場面嗎?
可以說適配非常重要,體現在職業環境中,人們都希望能找到可以發現自己價值的公司,公司也希望能找到員工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公司和員工本人的雙贏才是最為合適的模式。
可是很多人,既拿不起又放不下,一方面可能會認識到自己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不是那么適配,這工作的內容和強度讓自己無法勝任,過于疲累;另一方面卻又舍不得高薪酬或者是其他的福利待遇、升職可能性,時間久了,身心還能在健康的狀態嗎?這是每一個職場中人需要去問問自己的問題。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快樂的,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同時也是讓自己狀態維持快樂健康的狀態才是最理想的。
02
所謂的職場的適配指的是哪些方面的適配
從工作的角度上來說,個人的適配于工作方面的概念主要是這樣的六個方面:工作意義、職位、文化、人際關系、生活方式、財務問題。
每個人都需要了解自己在這六個方面和工作之間的適配度的契合。舉個例子來說,書里說的這些狀態方面的匹配度,我們可以看一下通俗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幾個職場中人的表現。
1.首先是賀涵,他是成功人士,精英,年收入大概可以論千萬計算的那種公司的合伙人,有股權的那種少數人,既有能力,又讓同事們敬畏,賀涵在工作上很放松,相對而言,他是比較快樂的。
2.陳俊生就沒有賀涵快樂,在工作能力上他適合做下屬,和賀涵在一起i,他其實是相對比較放松的,他知道賀涵為人光明磊落,不屑于玩陰的,在人際關系上憑本事吃飯,陳俊生就比較放心。
用這本《適配》來說,就是工作意義上來說,賀涵顯然是要實現個人價值,陳俊生的工作意義更大的地方在于養家。
從職位的適配度上來說,他們都挺合適的。賀涵需要得力干將,不要花架子;還要十分忠誠,不玩陰的虛的,這些陳俊生都能夠滿足崗位需要。陳俊生需要賀涵這樣的領導培養自己的能力,有一定引領,雙方各取所需。
3.再看看追求單身離異的子君的老金。老金是以老實人自居的普通人,在一個崗位上呆了十幾年都沒有心思去變動一下,說明他比較適配于他當下的市場部的工作。但是平衡在羅子君出現后,老金的心理才開始自卑,開始不快樂,因為意識到了自己和賀涵、陳俊生之間的差距,卻已經沒有能力做出改變。
03
書中對自我狀態評估這一部分是個亮色
這本書對于職場中的工作與個人之間是否適配提出了自己的鑒別方法,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測試方法。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認為不匹配的工作和個人之間的關系,這是個問題。
如果你能意識到自己在工作中非常不開心,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精神上的狀況,那么你要小心了,需要看看是否有要離職的必要。看什么樣的職場環境會給予你更自信的表現。
馬云曾經談到公司員工的離職,說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錢沒給夠,一個是讓人家受了委屈。這用《適配》這本書中的說法就是職場文化沒有讓員工產生歸屬感,讓他覺得自己受排擠、被孤立,受了委屈,這等于說和職場文化不匹配;錢沒給夠是讓員工的財務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進而懷疑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的付出。
總而言之,《適配》這本書在現階段出現的生逢其時,難怪被領英推崇職場中的人都應該看一看,確實很有道理,祝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職場中的快樂和自信,找到自己的文化歸屬感,找到個人和工作之間的適配度。實在不行的話,那就改變周邊的環境,離職也不是不可以。多元化的社會,會對我們個人的選擇更加包容,更加理解。(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