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介紹及分析
孫武,也就是孫子兵法的作者,是齊國人。孫武從將選的君主便是吳王闔閭,他的叩門磚是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篇。補充說明下,這里的十三篇是孫子兵法的上篇,除此之外還有中下篇,此處未提及,或許那時候孫武還沒寫完。
首先孫武有勇有謀,從孫武殺妃可見一斑,不懼吳王,可謂勇,以此試探吳王是否是明主,可謂謀。
本作者妄自揣度,孫武也是懂得進退之人,不然也不會有孫子兵法傳世。想想與孫武同朝的伍子胥的下場,便可以知道伴君如伴虎的年代,功高蓋主者能活下來,并能留個好名聲的實在不多。
二.歷史介紹
講到孫武的故事,其實就一個殺女人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一)孫武見吳王
孫武去投奔吳王闔閭,便將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篇,呈遞給吳王闔閭看。
吳王闔閭一看,吆,兵法寫的不錯嘛!便問孫武說:“你可以帶兵打仗嗎?”
孫武說:“沒問題!”
吳王闔閭想了想,打算給孫武出個難題便繼續問道:“那你可以讓婦女上陣打仗嗎?”
孫武說:“那也沒問題!”
吳王闔閭一聽,吆,這都行,那拉出來練練。于是便從自己的后宮美女中,選出來一百八十人,讓孫武試著訓練她們。
本讀者讀到這里,覺得吳王闔閭是在試探孫武,是不是言過其實,不會是個只會說不會做的人吧?可是他萬萬沒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他腸子都悔青了。
孫武一看這架勢,心想:“得嘞,不拿出點真本事,看來是不行了!”
(二)孫武殺妃
于是便將這一百八十個美女分做兩隊,而每一隊都由一個吳王最寵幸的妃子做隊長。于是孫武對這些妃子們,介紹拿武器上戰場的方法。告訴她們,面向前方的時候,要看著自己的心口,向后的時候,要看著自己的后背,向左要看自己的左手,向右要看自己的右手。并一而再,再而三的說了好幾遍,然后問她們:“清楚了沒有?”
這些妃子回答說:“清楚了!”
其實本作者覺得,這些妃子們根本就沒把孫武當回事,更別提跟著孫武一塊訓練了。只不過吳王讓她們過來配合下,她們又覺得好玩,便過來了。所以對于孫武剛才的規則講解,她們根本就沒怎么聽,只是附和一下而已。
所以等到孫武讓她們往左的時候,她們往右;讓她們往右的時候,她們往左。在三令五申之后,并嚴肅的告誡她們說道:“你們明明知道規則是什么樣子的,卻不遵守,這是隊長的罪過,我會降罪的!”
而這些妃子還是沒把這當回事,估計是覺得她們的靠山是吳王,孫武不敢把她們怎么樣的緣故吧。
在她們第三次犯錯的時候,孫武便讓衛士將兩個隊長拿下,要砍她們的頭。
吳王闔閭一看,這是玩真的啊!趕緊識趣的讓他的手下跟孫武求情,說道,吳王已經知道你是個能帶兵打仗的人了,吳王最喜歡這兩個妃子了;你殺了她們,吳王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著,要不你放了她們吧?可見,這兩個妃子當真是吳王的心頭肉,如文中所述:
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斬也。”
孫武一聽,說,那也不行,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還是將她們按照軍令給殺了!如文中所述:
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三)孫武為將
讀到此處,本讀者覺得,這是孫武在試探吳王,是不是一個明主,值不值得自己跟隨。如果吳王堅持不讓殺兩個妃子,那么將來在外帶兵打仗,吳王很容易聽從別人的讒言,而干擾自己帶兵,這樣的君主是不能共事的!
還好吳王闔閭是一個雄主,雖然心疼,但也知道輕重。不過從此也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女子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兩個貴為寵妃的人,竟然被臣子說殺就給殺了。
其他人一看,吆,這是個不怕事的主啊,連吳王的面子都不給,我得好好聽話。于是在孫武再次下達命令的時候,她們做的非常好,簡直可以用標準來形容。在多訓練幾次之后,孫武覺得可以了,便對吳王闔閭說,現在她們已經是合格的士兵了,可以為大王你上刀山下火海。
吳王此時傷心欲絕,還沒恢復過來,便對孫武說,你先回去休息吧,我現在心情不好,就不看她們的表演了。
孫武一聽,吆,還怪我那!便說,大王原來只聽別人說的好就行,而不管實在的效果那。如文中所述:
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
盡管吳王闔閭痛失愛妃非常傷心,但是他很清楚孫武是一個難得的良將,于是便任命他為大將軍。
果不其然,孫武沒有讓他失望,在他稱霸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如文中所述:
于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三.灰子感悟
史記里面關于孫武的記載相對減少,但是我們從這些簡短的介紹看一看出,孫武在輔助吳王闔閭稱霸春秋的時候,還是做了很大的貢獻的。
再加上孫子兵法的流傳,讓本讀者覺得,孫武絕對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典范。
在孫武剛開始輔助吳王闔閭的時候,只是有十三篇兵書,可以推斷孫子兵法的余下篇章應該是,通過實踐之后,再次整理出來的。可見孫武是一個善于總結經驗的人。
通過孫武殺吳王寵妃的故事,可以看出孫武,有勇有謀,勇在于不怕吳王責罰,依然殺人;謀在于殺一儆百,同時也會通過此事,驗證吳王是否是一個可以傾心輔佐的明君。
灰子曰:成大事者,需言必行,行必果。若孫武之帶軍,行法嚴苛,不懼上,勿妥協,方有傳世之名。
(灰子,作于二零一八年一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