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2017年門檻之后,同齡人陸陸續續開始過自己29歲生日,而且妹決定在2017年12月16日來臨之前,我都要以28歲的心態去過.
極端點兒說,當年12月16日琪妹出生的時候,那些1月份出生的寶寶們都快要過滿歲了。理論上和我同齡卻比我多占盡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優勢和光陰滋養。
以前沒覺得什么,近幾年卻不這樣想了。
尤其是看著身邊新進媽媽們說自己的孩子何時開口叫媽媽,何時翻身,何時會坐起來,覺得光陰在baby身上顯得尤為珍貴。想著當年爸媽看著比同齡人個子小還瘦瘦的我有沒有很心急?
小學中學站隊總是前幾個,走到哪兒都是那個小不點。長得一般,也不會要求家長一定要買漂亮衣服。我爸媽現在經常說我就是太懂事了,凡事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會要求別人。喜歡的東西,但凡貴一點兒,寧可不要,也不讓父母為難。我現在看到年輕的父母超級疼愛孩子,就一股子腹黑心理。
感覺就是從小缺愛造成的,缺愛不是因為我爸媽不愛我,而是自己就不覺得自己應該集父母寵愛于一身。不覺得自己也應該像其他女生一樣,活得像一個公主,哪怕只是小時候那么三兩年而已。加上我媽媽超級優秀,估計看著我那么普通也是很無奈了。我一直覺得她從來不夸我,從來不覺得我好。
我感覺真的是小時候缺愛,會導致今后很長時間都缺少包容心。我們家吳先生就不一樣,很明顯不一樣。他是獨生子,而且能感覺出來他家包括他家親戚都覺得他很好。他就很有愛,很有自信,很有包容心。
說白了,我就是一個心里很苦的孩子。
大家都說我看起來很嚴肅,那是因為我看什么都冷冰冰的,從心里熱不起來呀。這幾年慢慢好了點,脫離原生家庭,在外面野蠻生長了幾年。
某些事情上慢慢積攢了一些自信,再加上吳先生的開導,感覺自己比以前有愛多了。
20歲的時候恐慌30歲的到來,現在真的快30歲了,反而覺得比當初20歲的時候好多了。上面也說了起來,小時候心里就很在乎別人怎么想,總是想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開始接觸社會的兩三年里也是,總是想做到別人滿意。后來才明白,有時候你好不好與別人帶不帶你玩兒是兩回事兒。不管你怎么努力,總有人覺得你還不夠好,甚至有些人根本見不得你好。
所以說你不care我,我也care你咯。我一定要越來越努力、越來越好,你最好繼續看不慣,好氣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