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在前面的篇章我們講述了視覺的三大運行機制:
1.平衡
2.簡化
3.運動
上篇我們談了平衡,今天我們來談談簡化。
第四篇:如何更專業地欣賞一幅畫
我們一般看一幅畫都會把目光集中在畫中的具體內容,再深入一些會了解作畫背景、甚至風格流派。這些都很重要,但這只是一個基礎,想深入理解一些名作,僅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
有些同學可能看了很多名作,但并不一定能掌握相對專業的繪畫欣賞技巧。
其實一幅好的繪畫往往是可以分成很多層次的,畫家可以在一幅畫面當中同時呈現多個有不同側重點的場景。并且通過有意識地組織這些場景出現的先后順序,以此來影響觀賞者的心情起伏。
所以,在專業的觀賞者眼里,很多名畫可以看出小短片的效果,并且也能通過這樣方式更深層次地理解古代畫家的匠心。
那為什么能產生這么奇妙的效果?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簡化,我們的眼睛會根據需要自動簡化圖面,所以能在同一幅圖面上展示出多個場景的效果。
視覺為什么要簡化?
因為在自然界中,我們視覺所能接觸到的信息實在太過龐雜。
我們人體的能量是有限的,而自然界的各類要素紛繁復雜,視覺要做的就是把最關鍵、最緊要的東西優先呈現給大腦。而其他信息就暫時虛化,在需要時再調用強化。
所以在藝術創作和設計過程中,有意識地對簡化進行利用,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核心分步驟分層次,有重點地傳達給每個觀眾的眼睛。一幅好的繪畫它自己就能講故事,讓我們的眼睛在他規劃好的路徑中游走。
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以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為例,來感受一下相對專業的看畫體驗。
《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
序幕:故事背景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生涯早期以宮廷畫為主。46歲時因身染重病,喪失了聽力。其后畫風突變,轉向求索人的內心感受,是繪畫人文主義探索的重要先鋒,對后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一位承前啟后的繪畫大師。
繪畫是一種媒介,畫家通過這種媒介將自己的內心情緒傳達給觀看者。
戈雅有歐洲知識分子慣有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目睹祖國平民被法國侵略者無情地屠殺;他將憤怒和悲憫傾瀉在圖上。
畫中表現的是西班牙平民的反抗,更是他的反抗;他在操控畫筆的同時,也在內心操縱著我們的視線和感受。
第一幕,直達心底的悲憫(整體與部分)
這幅畫我們只一眼就能看到畫面的重點,一個暴露在法國軍人槍口下的白衣平民起義者,他臉部的恐懼、憤怒成為了整張畫面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