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傳著許多形式各異的俗語,隨著地區差異會有所不同,但想要表達的意義還是大致相同的。俗語大多源于農民在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其中也不乏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做人的道理。俗語通常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也正由此,在民間才得以代代流傳經久不息。以下這些俗語你聽過多少呢?
[if !supportLists]1、[endif]李下不正冠,瓜地不系鞋。這句俗語來源于農民的日常生產,講的是不經意間的一些舉動就會招來口舌是非,正好比在李子樹下整理頭發很容易被人誤會成偷李子,在瓜田里系鞋帶很容易被當成偷西瓜。農村的這些俗語用意就在提醒后人,做事情一定要考慮場合。
[if !supportLists]2、? [endif]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娘家一口氣。在農村,街坊鄰里的女人們聚在一起經常會說起這句話,當一個女人嫁出去了,婆家就是自己家了,平日里吵吵鬧鬧極為正常,但對于娘家來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你就相當于親戚,一旦吵架就讓人很難接受。雖然聽著挺讓人心酸,但大部分的農村婦女都感覺是這么個情況。
[if !supportLists]3、? [endif]問路不施禮,多走二十里。這句農村俗語是關于禮貌的:問人路,就要謙遜,否則別人也懶得搭理你。這句話放到今天也不過時,時刻提醒著人們禮貌做人才能不吃虧。
[if !supportLists]4、? [endif]單留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在農村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是我們給與子孫后代的最好禮物。這句俗語的意義延伸到現在就是做事不能夠做絕,留有余地才能為子孫后代積累福德。
[if !supportLists]5、? [endif]寧可給人停喪,不能給人成雙。在農村有很多古老的迷信思想還存在著。部分農村人認為房子留給逝者停喪會增添住宅的福氣,而把房子給外來夫妻留宿會損失住宅的福德。甚至有很多地方連女兒女婿回娘家都被要求分寢,雖然聽起來很荒唐,但在很多農村卻真實的存在,所以夫妻倆去到農村還是分寢為好,就當尊重當地風俗禮節,還可小別勝新婚了。
[if !supportLists]6、? [endif]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農村人認為人應當服老,為了避免麻煩事的發生,歲數大了就要做符合年紀的事情。過了五十,人的賺錢能力就變弱,六十交際圈就變小,七十就不在別人家留宿,八十歲不在外人家就餐,到了九十甚至在別人家小坐一會都不可。
這些俗語趣事,因為生動接地氣兒,所以在農村流傳
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