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與書香瀾夢周作文第130期“靜”。
大概二十來歲的時候,看到過一副對聯,不記得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大概率是讀者文摘或青年文摘,那時候愛看這種雞湯類雜志。很喜歡,而且至今不忘: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因為喜歡,就找它的出處,那時候沒有網絡,沒有百度,更沒有豆包deepseek,那么多書籍,不好找。所以一直也不知道它是哪位高人的杰作。
后來偶然間,看《菜根譚》,又讀到這副對聯,不過它是這樣的: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上下聯各加一個字,頓時沒有了無奈和牢騷的感覺,變得無欲無求,順其自然。是誰把這么重要的兩個字去掉了?大概是今人讀書,不求甚解。
對聯里表達的那副淡泊安靜、出塵脫俗的悠然心態,讓人艷羨不已。也曾暗暗告誡自己,做一個閑看花開花落超然的人。
然而仔細品讀,覺得這個閑字太悠閑無束,一副富貴閑人的模樣。如果僅僅是庭前看花,不如用“靜”字更好。靜看花開花落,好像更符合我的理想狀態。只不過,作為對聯,“閑”字更好,它平仄對仗更工整。
閑看和漫隨,這是一種無法達到的境界,是為人境界的極限。或者說,那只是一個瞬間的心理感覺,不能成為常態。我想,即便是陶淵明,和這樣無拘無束,無欲無求的狀態,也是有點距離的。所以他說自己“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用一個靜字,讓世俗功名利祿拋諸腦后。
這副對聯的作者洪應明,應該是羨慕這種人生狀態,希望逃離塵世,遁入理想生活,也是希望用豁達的態度對待人生,可能他也做不到。因為年輕時的洪應明曾經是熱衷于仕途,只不過官運不順,才遁世禮佛。他在菜根譚里告誡世人的那些對子,正是他人生實踐的真言、箴言。還有一句也讓人豁然開朗:
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
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這副對聯有點細思極恐的意味,暫放下不說。還說回本文的主題。
靜看花開花落,不僅是一種逍遙自在的人生態度,更包含對人生的思考。這幾個字描繪的畫面,讓我想起王陽明格竹。為了踐行朱熹的格物論,王陽明在自家花園格竹,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最后把自己弄暈過去了。當然他沒有格出物理,卻格出“格物”這條路行不通。于是才有后來龍場悟道,才有王陽明心學。
又說遠了。所以“靜看”,一定會有思考,思考,就不會完全的閑適。淡然,是從容不迫;悠閑,是愜意無憂;思考,是不可避免。這才是人生最真實的狀態。
就如我,門前的小花園,沒有幾株花,每天早晨,我一定會在花園里倘佯,看花開,也看花落,樂此不疲。花開時的驚喜,花落時的惋惜。人生總有花開的欣喜,也有花落的惆悵,這是自然規律,不能改變。不是有一首歌這樣唱嗎,春去春會來,花落花還會再開。沒有誰一直花開,也沒有誰一直花落。
不要悲傷,靜靜地等待屬于你的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