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大,多數壓力來自工作,覺得人情冷漠;小城市小,多數壓力來自世故,覺得無處可躲。
“誒,你和老胡以后要回去家那邊嗎?”
“可能吧,如果在珠三角地區買得起房的話,當然選擇留下來了。”
這是上個星期我和某博士在人潮擁擠的體育西路的一段對話。
其實很多時候,擠在爆滿的地鐵公交上,我會想著,是不是家鄉那邊的上班早高峰,也會這么恐怖;是不是在家鄉上班,沒有那么大的壓力,我是不是就可以住在家里,拿著幾千塊工資,再找個同鄉的男朋友,安安穩穩在那座小鎮過一輩子。
可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這也不是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所期待的生活啊。
我無法去指責小城市里的人目光短淺,只是在一個安逸的環境里呆久了,會誤以為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就能滿足精神需求。
大城市你說夢想,沒人會笑話你。小城市你說夢想,立刻一堆傻逼跳出來balabala把你拉到同一層次,再用豐富經驗打敗你。
如果學歷低,但自身某種能力特別強,這樣的人仍然能在大城市生活的很好。但小城市就不一定了,如果你不選擇自己創業,那么你工作的起點很有可能是家里人決定的。家里是從商的,于是你也做起了生意。家里好幾位成員是公務員,于是你也考上了公務員。
大城市給不了你安全感,但讓努力的人看到了希望。公務員、教師、銀行職員等職業依然是老一輩人眼中的“鐵飯碗”。這些職業一直被烙上“穩定”的標簽,所謂的安全感,大概就是這么來的。
在小城市的大多數人眼里,做這些職業是相當幸福的一件事。我想,是因為“穩定”意味著一成不變,而真正吸引人的確是變化。一份今年月薪4k、明年仍然是4k的工作,遠遠沒有一份今年2k、明年4k的工作更加吸引人。畢竟后者就意味著你的能力得到了飛躍,你的努力與付出得到了肯定。
但我又不得不面對現實。這可能是最有活力的城市,這也是最有壓力的城市。當你擠在地鐵里,或昏昏欲睡,或喧囂擾心,朝九晚五,加班加點,有時候也不過是讓自己陷入更加焦慮、更加壓抑的情緒中。
昨天下午我坐在辦公室,盯著電腦屏幕,打了幾行字,覺得不好又刪掉了,于是在一個小時之內,我竟然一段話也沒有寫出來。微信上boss又在催著5點完工,莫名的焦慮就涌了心頭,我盡量喝水讓自己冷靜,于是來來回回,喝了三大杯白開水,最后才開始寫。那種想了半天突然憋不出一段話一篇文章的感覺可真難受。
干我們這一行,時時刻刻都需要頭腦風暴,一天下來,死了很多腦細胞。不過我喜歡最后在準確的時間里完工的那種成就感。
下班就開開心心跑到一家網紅拉面店點了它的招牌菜,慢悠悠地吃完,再跑到一家口碑極好的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慢悠悠地回到宿舍。周末有空跑去書店靜靜地看書,聽說哪里哪里的某一家店很好吃,我會特意過去嘗一下。
有的時候我在想,大城市能夠帶給我這樣有點疲憊但卻成就感滿滿的一天,能讓我過上自我感覺還不錯的生活,小城市可以嗎?
當然我也不排除,有不少人在逃到二三線城市后,仍然在“堅持理想順便賺錢”,不僅物質上很輕松,而且精神生活也很豐富很充實。
每天下班后回到家,桌上已擺好了父母燒好的熱騰騰的飯菜,晚飯后陪父母散散步,或者癱在沙發上和父母聊天看劇。每天開車上班,不用一大早擠地鐵擠公交。在父母的安排下和門當戶對的人相了親,周末時吃飯逛街看電影,偶爾還約著朋友出去踏個青,小日子過得也很知足。但這樣的生活,未免也太安穩了。
大城市很繁華,有蘋果旗艦店,有很多購物廣場,文化產業發達,有很多演唱會、演出可以看。如果我回去了,20年后我的兒子,女兒還是會從小地方出來,來到大城市。與其如此,為什么不讓這個重擔落在我身上呢?這是痛苦的過程,也是自我實現的過程,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北上廣就像一個大熔爐,漂泊在北上廣的所有人都將面臨著被熔煉的下場,我們所有人都是熔煉的原材料,很多剛剛從學校畢業的人不過就是剛剛被加工好的粗坯,只有在熔爐中被烈火熔煉才能真正化繭成蝶。有的人被熔爐融化成煉鋼的廢料,有的人則會被熔爐還原成為黃金,這就是北上廣的作用。這也是為什么,大城市又苦又累,還有這么多人執意要留下來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熔煉必然是一個極度痛苦的過程,你必須要習慣一些事情,比如說高昂的房價以及居高不下的租房費用,較高的生活成本,較低的生活質量,而且這些都是你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但我依然愿意留在大城市,因為它會逼著你成熟,逼著你努力,逼著你變成人上人。
我想,為什么寧可擠在大城市里做底層,可能因為即使這樣也比在家鄉好吧,或者僅因為能看到那些一輩子也不曾見過的五光十色,這些足夠給予人生活的希望與奮斗下去的動力了。
“你在池塘里活得很好,泥鰍很丑但會說喜慶的話,癩蛤蟆很馬虎但很有趣,田螺姑娘是個溫柔的自閉癥患者,小鯽魚是你們共同的女神。有一天你聽說,江河湖海,哪個要更大,更好。你跳了出去,你遇見了美麗的海豚,雄壯的白鯨,婀娜多姿的熱帶魚,的確都是好的。就是偶爾,覺得世界很空,生活很咸。可你還是比較喜歡那個跳出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