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前幾天,在知乎上閱讀了一篇深度長文[1],教授關于保險的方方面面的知識。讀完后,再次為一個全新的世界深深嘆服。
但于此同時,我心頭又升起來另一種擔憂:當專業變成一種變相的壟斷……
這樣的場景很多,比如普通人打官司,比如擅長經商的馬云遇到 IT 上的問題……
當非專業的人要作出專業的判斷,要么自學成為專業的人,要么依賴專業的人。
往往,這時候我們要讓出選擇權。
以法律為例:
由于民眾大多缺乏法律知識,這時,律師的能力、聘請律師的價格,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一場審判的公正,甚至成為決定性因素。
在當年甚囂塵上的辛普森殺妻案中,如果辯方律師請不到李昌鈺來探案,辛普森有可能早就進了監獄。 I am Sam 中,只有 7 歲兒童智商的 Sam 在律師的幫助下成功地取得了撫養權。
而在現在美國的刑事辯護體制下,盡管普遍的獲得辯護權實現了,但被指派律師辯護的質量令人質疑[2]。可見讓每一公民都有機會享受到普遍而優質的法律服務有多么困難。
有人說:為了防止權力外圍的形成,必須阻止知識的壟斷,因為知識即權力,所以,改變知識中心的壟斷,改變不同知識的地位固化,是社會向民主前進的可能應對措施……
蕭伯納說:「所有的專業都是針對普通人的陰謀。」
閭丘露薇說:「這是一個專業壟斷的時代。」
每個領域都有各自的術語,你若不會幾乎都沒法開口說話 。
但還有比專業壟斷更可怕的東西。
今天,和菜頭發了一篇文章《關心則亂:人為什么會被營銷?》,回答了為什么那些擁有專業判斷能力的人,還會被營銷。
值得關注的是這篇文章的背景:在一定條件下,專業的人不一定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想想那些預測希拉里獲勝的統計學家們吧)
這事兒可能沒那么新鮮,然而我還是想說……
tl;dr[3] 專業化的世界太可怕了!
-
張萬洪 . 繽紛法影 : 美國電影中的法律 [M]. 北京 : 法律出版社 , 2012 ?
-
Too Long; Don’t Read 關于這個符號詳見:http://www.ifanr.com/204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