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地鐵圖比盤絲洞的網還密,但出了東京走到景美人少的鄉下地方,一個小時都等不來一輛公交車那是常有的事。為了更好的四處浪蕩,我趕在29歲生日之前去附近的駕校報了名。為啥趕在29歲之前?因為傳言日本駕照考試十分嚴格,并不是人人都能一次就順利考過,不少駕校規定29歲之前可享用補考不加錢的套餐,那不妨趁早買個安心保障。事實證明這個選擇太明智了,我足足補考了三次才通過!學車的兩個月里我不僅get一項新技能,而且又一次刷新了對日本人的看法。
高效扎實的課程
在日本學車是一項不小的花費,算上學費和考試費至少得三十萬日元以上,相當于人民幣兩萬左右,即使按學生優惠價也得二十幾萬日元,抵得上中等收入人群一個多月的工資了。花錢還好說,關鍵是得花時間。許多人選擇在學生時代利用假期參加駕校的合宿,包吃包住,價格低廉,滿滿兩周課程一舉拿下駕照。上班族只能在晚上和周末上課,拖來拖去往往要一兩個月才能完成課時。理論部分必須來上課,駕駛練習又完全是一車一人一教員,如此一來,預約制度必不可少。理論部分全天輪流排課,學員按照課表自由選擇合適的時間來上課;駕駛練習每小時為一節課,按照預約順序排課。所以基本不會出現無謂的等待,學員和校方都能高效利用時間。
高效率帶來足夠的練習時間,以自動擋駕照為例,第一階段課程包括10節理論課和至少12節駕駛課,第二階段包括16節理論課和至少19節駕駛課,算下來正式拿到駕照之前,至少已經實際駕駛練習了31個小時以上,通常其中還包括一次真正的上高速路駕駛,可謂是扎扎實實了,所以在日本拿到駕照后就能直接獨立上路開車。當年在國內大學時常聽去學車的同學抱怨,在大太陽底下蹲個半天才能輪到自己上車練五分鐘,拿到本兒也不敢開,但愿如今已有所改善吧。
花錢找罵
我去駕校報完名后,臨下班興沖沖向同事宣告要去上第一節課了,他嘿嘿一笑叫我加油。第二天見面,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不是開車學的怎么樣,而是那兒的教員兇嗎?這話真是問到點子上了。
網上推薦駕校的帖子無不把教員的兇狠程度列為一項重要參考。理論課時,若從門外只聽其聲不見其人,那完全就是中學課堂,渾厚的男中音忽高忽低滔滔不絕,冷不丁啪一聲拍桌子響,“第三排戴帽子的同學,要睡覺就站出去!”唉,這倒霉蛋又得重修這節課時了。教員早就再三強調,法律規定了必需認真學習理論課,課堂上睡覺那可是違法的!駕駛課更是時刻高度緊張,剎車太猛剎車太緩拐彎太急拐彎太慢,副駕駛座的教員統統都要一聲喝斥,驚得人手一抖差點握不住方向盤,差點兒被訓哭的人也不在少數。
這些教員個個都是多年的老司機,他們深知要教授的是關乎人命的駕駛技術,免不了處處要求嚴格,而且教員會有意識地訓練學員在駕駛中對抗心理壓力的能力。當然也不排除太過分的情況,但并非每個教員都那么嚴厲。花錢來找罵的抱怨多有耳聞,倘若能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估計那些喝斥也都不是事兒了。
了解車之前先了解自己
之前我只知道開車這事兒是個熟能生巧的技術活,但上了課才知道,每個人的駕駛風格竟與性格如此密不可分。很多人平日里還有意識地控制情緒,壞毛病也比較收斂,可是當握起方向盤把精力都集中在駕駛上的時候,人的本性更容易暴露出來,尤其是當情緒不穩時,開起車來更是安危叵測。難怪人們在路上常會點評,這個司機很穩重,那個司機太毛躁。
剛入學,駕校就要求學員做一套適應性測試,并專門開設一節理論課來介紹性格對駕駛的影響。測試結果從運動機能,身心健康成熟度和性格特性三個方面作出詳細分析,例如注意力是否容易集中,動作是否具有安定性,情緒是否容易波動等,并且在綜合診斷之后還會列出關于安全駕駛的注意點。測試分數的高低并不會影響駕照考試結果,其目的在于幫助學員了解和審視自己的性格特點,提醒本人注意駕駛當中比較容易發生的狀況。教員在課堂上做分析時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性格雖然很難改變,但可以控制”。所謂車品,也即人品。人無完人,尊重生命,自控自律必須是上車前的第一課。
條條框框保安全
教員的各種嚴格要求自是不必說,光是轉彎前的安全確認動作就瑣碎至極,降低速度,抬頭看后視鏡,扭頭看側視鏡,還要回頭再看一眼后方死角,萬無一失才可轉彎,一邊轉還要一邊再次重復上述動作,若是沒扭頭只斜眼瞟上一瞟,那毫無疑問考試會被扣分。即使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禮讓行人同樣是必須遵守的底線,倘若考核中一時疏忽和行人搶了道,僅這一項就直接出局了。我這個急性子有兩次都栽在這個錯誤上,剛確認了一次就匆匆轉彎,不防后面突然又冒出行人或自行車,考官咔嚓一腳踩死剎車,黑著臉瞪我,無奈只得接連補考。難怪剛出國的人常常下意識在路口停步不敢走,卻總被車輛禮讓,習慣之后再回國,面對搶先的車流反而不會過馬路了。
除了基本的條條框框,如何應對非常時刻也是重中之重。理論課安排了三個小時學習基本的急救常識,從心肺復蘇流程到AED的使用方法,反復模擬練習。除此之外,靠近傷者之前先確認周圍環境安全,尋求幫助時明確分工以求迅速高效,每個細節都一一詳細指導。交通事故也罷,地震火災也罷,這些在關鍵時刻也許能救人一命的知識,的確值得每個人牢記在心。
說好的法定速度呢
第一年駕車必須貼上新手標志,萬一出事兒懲罰也更為嚴重。我拿到駕照忐忑地上了路,沒開幾次就納悶兒起來。法定速度40km/h的道路,開到快60km/h還被前面的車越甩越遠,冷不防又被后面不耐煩的老大爺嘀一聲。保持速度這話哪個學員都沒少被教員喝斥,可真獨自上了路,守規矩的日本人呢,這是怎么回事兒?越往鄉下去越彪悍,越不敢開了。尤其老年人駕車最是嚇人,估計走路都不如車開得靈活,轉彎也不打燈,呼啦一下就插進車流里去,虎虎生風。再聽同事們聊,大多數人開著開著安全確認動作也簡略了,差不多瞟幾眼則已,唯一的一個人說仍在按當初教員要求的做,旁人則拋來一句不咸不淡的贊嘆:“還在按規定做?您真了不起呀!”
我實在困惑難解,忍不住向身邊的日本人詢問,答案卻令人出乎意料。他們認為日本的道路明明修建得質量足夠好,可以保證更高的安全速度,但目前一般國道法定限速60km/h,高速路為80km/h ~100km/h,實在太低了,所以大家便都自覺提高了速度。至于安全確認,那套動作實在太麻煩,基于絕大部分人都十分遵守交通規則,路上還是比較安全的,只是千萬要留心騎自行車的魯莽大學生和開汽車的霸道老人家。
表面上學的是規定的一套,實際操作起來又是另一套,真是哭笑不得,看來開車上路還得隨機應變,一刻也不敢掉以輕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