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學校一點點“寧靜”》
什么時候才能讓老師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寧靜地教孩子識字、讀書、玩要?什么時候才能讓學校在深深庭院中遵循教育規律一門心思地抓質量育英才謀發展?這是困惑教育的“時代之問”,更是沒有答案的“未來之夢”。但作為一個一直想致力于研究教育、深改教育、創新教育的教育人,雖知路遠,仍想以微弱的聲音、微薄的力量、微小的身位吶喊出內心的彷徨和對未來的期許。
?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教育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教育的均衡發展為孩子們創沒了優質的成長樂園,社會各界也爭先恐后地為學校撐起一把又一把“安全傘”。食藥監局來了,用專業的眼光建議“灶改”,認為操作間設計不合理,須限期整改。安監部門來了,帶著“標準”、對標“細則”,查監控、看消防,建議監控系統“升級”,模擬換數字。環保督查組來了,帶著政策和會議精神,走四邊、看校園,針對外圍陳年建筑垃圾,開出整改清單。衛生部門來了,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建議學校要按照“六步”“八步”洗手法培養學生衛生習慣。司法部門來了、公安部門來了、環保部門來了、質檢部門來了,他們都帶來了“標準”,提出了寶貴的要求。屈指算來,一年內,各類檢查(包括教育部門的各類觀摩評比)累計不下二十次,平均每兩周一次。
? ? “問題”是推動學校健康、永續發展的內動力。毋庸置疑,這些檢查、督查以專業水平幫助學校發現了許多暗流問題,指出了我們熟視無睹的垢跡問題,確實為“民生”著想,為師生思慮,為學校保駕護航。可是,學校安全了,師生卻有些疲憊了。條件優質了,教育的精力卻不知不覺耗弱了。因為,每有檢查,為避免被查下被通報,學校都會全面地匯總相應資料、徹底的進行衛生整治、周到入微地陪同檢查和匯報,事后還須詳細及時作出整改匯報。對于學校,不能不說一次檢查就是一次大閱兵。
? ? 學校原本是一方凈土、更是一方靜土,但隨著“安全至上、生命至上”這一教育首要原則的重要性的不斷升級,各部門堅決落實“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失職追責”的安全指示的動作和頻率也隨之提速換檔了。于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四不兩直”地入校檢查,按照專業標準查擺出了學校許多不專業的教育做法,不管經費多少、難易程度還是節約浪費,一律要求限期整改。這都無可非議,畢竟大家都得把責任盡到、腳步送到、壓力傳導。否則,出了問題誰愿“引頸受戮”。剩下來,一切就看學校如何執行了,學校這個基層中的基層也只能擼起袖子干了。否則,只能是一只待宰的羔羊,隨時準備著讓各類“權力”薅社會主義的毛。
? ? 事實上,婆婆多了,兒媳就傻了;師傅指導多了,徒弟的依賴性就大了,工作主動性、創造性就小了。我們多希望,教育只讓教育部門來檢查、督導,其他好心單位配合教育部門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指導即可,比如印發條理清晰、能讓師生看得懂做得到的要求、措施、辦法和標準,讓老師拿這些“條規”常態化教育學生,是不是效果更好。如果都能按照“一級帶著一級干”,而非“一級越過一級干”,那么,學校就可以走出蜂涌式檢查這一“中國特色”的光圈,而榮享少檢查、少干擾、一心干教育的“中國特殊”福利。
? ? 給教育一點點“寧靜”,過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