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思遲制謎條數已達:
12575
二、這是一個釋謎更精彩的猜謎空間:“來猜謎語啦”。謎語可不猜,一定要看后面的解釋。
三、熱場之謎
——“熱場之謎”為活躍氣氛而設。
——“熱場之謎”,可以參與競猜,以獲得積分,猜中一條得1分。
——“熱場之謎”,不要解釋,也不要留言。
A56
謎面:大火因大而消滅(字)
A57
謎面:西樓已換新鄉貌(字)
A58
謎面:只給離人歇一日(字)
A59
謎面:包頭干戈終不免(字)
A60
謎面:心有離意暗香溢(字)
四、今日五謎
——如果覺得對,就可以留言。異于原底的新底有時更令人驚喜。
——解釋得好就是底,不必問原底.
——試猜謎底時,遇成語謎,宜前二字和后二字對調多試,因為后臺只設一個謎底。比如“弄竹彈絲”,跟“彈絲弄竹”差別不大。
——如有疑問,最好用留言,如果是共性的問題,我可以精選出來,大家都能看到。如果私信,淹沒在試猜信息中,數量較大,往往沒精力去看。
——留言如果只是單純問是不是某一個謎底的,答復時也會是簡單的“是”與“不是”(相對于原底而言)。若留言在提供某一答案的同時,還附有解釋的,答復時會斟酌其合理性。
——每日新增五謎,百謎為一期,編號較小者為前此未猜出。
12502
謎面:有求萬歲 盡力纏綿(成語)
12503
謎面:匆匆敘幾句 夜深春痕了(辛棄疾詞句)
12510
謎面:通關有憑越雷池(3字交通用語)
12511
謎面:一己之力換改觀(字)
12517
謎面:孟起毀譽此時矣(成語)
12522
謎面:照著服法和著吃(成語)
12523
謎面:東風惡 歡情薄 人空瘦 閑池閣(馮延巳詞句)
12525
謎面:都不參與 包容齟齬(4字數學名詞)
12527
謎面:唯將分秒來銘記(成語)
12535
謎面:豪飲乍 潮頭歇(5字俗語)
12542
謎面:不走彎路事便成(成語)
12543
謎面:爽約失時事難諧(黃庭堅詞句)
12545
謎面:花謝催人去殆盡(4字典禮用語)
12547
謎面:剛剛轉薄情 稍稍效先行(成語)
12548
謎面:夜闌思字怨綠衣(晏幾道詞句)
12550
謎面:或在年未弱冠時(4字常用語)
12552
謎面:進而贊頌太平久(成語)
12557
謎面:時機未熟暫擱置(成語)
12558
謎面:相思有期更無期(歐陽炯詞句)
12562
謎面:足以表達腑中情(成語)
12563
謎面:美人豈合萬歲意(歐陽修詞句)
12565
謎面:慣常如是多不拒(4字哲學用語)
12567
謎面:分開已匆促 來找唯五步(成語)
12568
謎面:美人覺胖多 量量還如常(周紫詞句)
12571
謎面:巖石可爛縱別高(字)
12572
謎面:含情脈脈若相思(成語)
12573
謎面:男兒最愛柳條新(王雱詞句)
12574
謎面:古文并非贈嬋娟(《飛狐外傳》人物)
12575
謎面:干勁不減 趨前益快(物理名詞)
五、前此五謎詳解
釋謎是辛苦的“知識服務”,是“社會景觀”。我們必須考慮美觀得體、工程規范,并力求滿足時間流逝、公序良俗、歷史評價等制約性因素的考驗。
每一條釋謎,都讓讀者想象創作者其人,接受應有的贊美和挑戰。
——帶【補】者,表示謎作者另有補充。
12566
謎面:月落胡地心思遠(字)
謎底:背
釋謎者:byz
釋謎:組合法、提義法雙扣謎語。
(一)組合法
“月”明企;
“胡地”:古代泛稱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著“北”。
“落”:動詞,遺留在后面。
謎面“月落胡地”意思是“月”停留在“北”的后面,組成“背”,扣合謎底。
(二)提義法
心思遠:心要往遠處想,不做背叛、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提義謎底是“背”。
12569
謎面:幾負先圣旨上活(《飛狐外傳》人物)
謎底:鳳七
釋謎者:byz
釋謎:離合法謎語
“幾”明企;“先圣”:方位指示取“又”;
“負”,擔負,背負,做抱合字。
字根:幾+又=鳳
“旨上”,方位取“七”。
“活”,生存,做抱合字。
組成《飛狐外傳》人物“鳳七”得底。
12570
謎面:焚無用虛債之券,捐不可得之虛計,令薛民親君而彰君之善聲也(4字心理學名詞)
謎底:行為主義
釋謎者:byz
釋謎:成文法謎語
謎面取自 《史記·孟嘗君列傳》。
譯成白話文就是:焚燒那些無用而虛有的憑據,捐獻那些收不到的虛賬,使薛地的民眾親近你,而且彰揚了你行善的好名聲。
本文通過馮驩為孟嘗君在薛地收債一事,說他的行為是為了主子孟嘗君的名義。
扣“行為主義”得謎底。
12561
謎面:月底北上不與共(字)
謎底:背
釋謎者:byz
釋謎:組合法及提義法謎語。
(一)組合法
“月底北上”:“月北”明企,合成謎底字“背”。“底、上”為方位字,即謎底字是上下結構,字根“北、月”分別位于謎底字的上面和底下。
(二)提義法
“不與共”,離開,違背,提義是“背”的意思。
12564
謎面:一本一本散亂堆(紅樓夢人物)
謎底:林三
釋謎者:byz
釋謎:離合法謎語
“一本一本”:第一個“一”明企,第二個“一”為數量詞,“本(木一)本(木一)”明示。
“散亂堆”:先散亂開,再堆積起來。
由字根“木木”合成“林”,三個“一”合成“三”。組成《紅樓夢》人物“林三”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