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是甲部門的工作,甲部門主管給乙領導陳述自己有多忙碌多辛苦,或者干脆來一個家有急事需要告假的理由,情真真意切切,總之,干不過來這事。乙領導禁不住軟磨央告,于是答應。
于是,乙領導將丙部門主管叫去,把甲干不過來的事交給ta去做。丙部門主管看后說這不是我們的事情,下一句話還沒有出來,乙領導就面呈不悅之色,似乎自己的尊嚴被這一句婉轉(zhuǎn)拒絕的話冒犯。
畢竟是領導,總得給面子,丙主管再沒說什么,接了活,友情客串一下。
有意思的事,乙領導把本該甲做的事推給丙去做,卻因為丙的一句話而不高興,卻絲毫不考慮甲的推諉行為。
也可能是乙答應甲將甲該做的事推給別的部門,是想在甲面前彰顯ta作為領導的權(quán)威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丙做了本不該自己做的事,卻也沒落到好。一個是領導不高興,因為丙接手的時候答應的不干脆不爽快。最終是接了活兒,這似乎是吃力不討好的,用農(nóng)村形容牛的話來說,就是“挨了鞭子,也犁了地”。
而甲也不會去感謝丙的幫助,ta認為是乙領導幫了ta。
乙領導的做法明顯有失客觀公正,身為領導,沒有一點原則性,混淆職能分工。表面上似乎在協(xié)調(diào)工作,實際上是縱容一個部門的推諉不作為。
丙部門一次兩次可以接受不該自己干的工作,如果有多次這樣過分的攤派,估計乙領導的面子也就不值錢了。而傳說中的“推諉扯皮”“不作為”也就會如煙幕彈一樣四處延展膨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