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從今年的6月份開始,我慢慢從自己的世界里明白了自己要追求的方向。這個方向可能不會給自己帶來什么結果,我也從沒有想過給自己帶來什么效果,只要是我覺得是對的,就應該堅持下去。
我是一個有點驕傲的自戀者,驕傲體現在可以不依靠別人過好自己的人生。這點傲氣體現在生活和工作中,還記得有個好朋友說我對人太客氣,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客氣的讓別人看不透我的心。開始我有一點小小的驚訝,因為我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覺得客氣來源于尊重和成熟,是一個成年人的標配。
后來我反思,我這種不想虧欠別人的心里其實是最自私的心里。因為這樣的心里是我認真對你,你也要認真對我,我不需要你,你也不用強求我,這樣兩不相欠或許是最大的虧欠。
這個問題我背負了好久,之所以現在才敢說出來是因為自己有了新的認知。俞敏洪先生說人的成長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生理的成長,另一種是心理的成長。
生理的成長很簡單,只要有足夠的食物,就可以讓我們足夠成長,甚至連阿貓阿狗都可以。
但我們畢竟不是阿貓阿狗,我們更應該追求心靈的成長,簡單一點說就是心里從弱小到強大的過程。
俞敏洪有一段關于草和樹的人生方式,我覺得很有借鑒的道理。
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方式是像草一樣活著,
你盡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
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陽光,
但是長不大。
人們可以踩過你,
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他產生痛苦;
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
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
都應該像樹一樣的成長,
即使我們現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樹的種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
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
自己成長起來。
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后,
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
活著是美麗的風景,
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才,
活著死了都有用。
每天閱讀一點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是多么的珍貴,這種珍貴體現在時間的唯一性和對成長的關注。作為一顆小草永遠不可能得到大樹的尊榮,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你的身高不能被遠處的別人看到,即使被踩到,也不會有愧疚感。
小草的人生是脆弱的,但又是頑強的,因為只要有陽光和水分就可以開遍全世界。這樣的人生是由內崛起的。
大樹型的人生是倔強的,只要有一顆樹苗,我就可以不斷開出新芽,煥發自己的魅力,為周邊撐起陰涼,即使有一天重回大地也能捐軀為他。
一個人能力變強應該很容易,只要不斷努力,不斷試錯,不斷探索,總能讓自己得到更好的階段,更難的自己的強大讓別人得到認可。我們對任何一件事第一反應可能是先否定,這樣才能體現出我們智力的碾壓,才能讓我們爽。承認別人比我們好反而更難,這個難體現在不能讓他人超越我們。
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判死刑,只不過是緩期執行,據說是叔本華說的。我覺得這正是清醒的憂患意識,能正視這些才能更好過好這一生。
回到我不想虧欠別人的想法,其實就是不想把心拋給別人,不把心給別人怎么能換回他人的心呢。
我就像佛教小故事里的一個小和尚,可能你們都會聽過。說一個老和尚帶著一個小和尚下山,遇到一條河,這時有位女施主想讓和尚幫忙渡河,老和尚答應后背起女施主就過了河。老和尚跟小和尚走了好遠,小和尚終于忍不住問老和尚,為什么要女施主,不是不應該親近女色嗎?怎么能和女施主有接觸?老和尚說我把女施主背到了對岸就放下了,你卻一直背著她走了這么遠。
我沒有把這個小故事說好,你可以搜索原版的故事,但我就像那個小和尚,對那個太過客氣的想法背負了這么久。不過也好,這樣能讓自己想的更好。
所有的事情如果自己不能開悟,強加于我們的有多強勁,就會反射出去多強勁的力量。佛永遠都是渡有緣人,不會主動拯救每個人。就像醫生醫得了逼你,醫不了命,除了自己想通,任何人都無法徹底改變我們。
文:慧眼識魚(點擊既可關注)
終身學習踐行者,關注個人成長,每天記錄一點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與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一下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