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把小說看完了,覺得還不錯,豆瓣評分8.7分,在豆瓣圖書250榜單中排名第132位。
利用上班坐地鐵的時間,把小說看完了,電子版很短,才290多頁。小說是沈從文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34年。該小說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于魯迅的《吶喊》。
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湘西茶峒,爺爺和翠翠相依為命,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分別都喜歡上了翠翠,在互相競爭期間,大兒子天保發現二兒子儺(nuo)送的歌聲無人能及,自己知難而退,外出卻發生意外身亡。儺送有些愧疚,加之爺爺不合時宜的問話,讓兩人關系有些尷尬,在往后的日子里,不知情的翠翠是因為害羞不好意思與儺送見面,爺爺似乎也有些避免尷尬,不與見面。有人來順順家里說親,說是要陪嫁一個磨坊,儺送心中還是喜歡翠翠的,因為沒有明說,加之翠翠和爺爺的態度,誤以為不喜歡,使他外出務工。爺爺在升天之前,與順順聊及儺送的事,答案不置可否。在一個暴雨的晚上,爺爺帶著遺憾走了,爺爺的朋友楊馬兵開始接替爺爺的工作,并答應一定會完成爺爺的使命,促成翠翠和儺送,只可惜,儺送后來一直杳無音信。
看評價,這本書評價頗高,文采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把茶洞的景色,用文字優美的展現出來。劇中人物善良,不論是爺爺還是翠翠,以及楊馬兵等。古城鎮,善良淳樸的人,誠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劇中人物真實形象,自認為,爺爺的不合時宜的問話讓他與儺送處境尷尬,不該說的時候偏說,在后面的日子,明明該說的時候卻因為自己的小心思而選擇不說,最終葬送了翠翠的美好姻緣,畢竟兩個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最后鼓足勇氣與順順對話,哪怕是看對方玩了一下午,然而此時,已經晚了,儺送的外出就是對想要而不得的最好控訴。
明明一段兩人相愛的概率已經很低,卻遭到了人為的“戲弄”,或許只是不湊巧,或許只是不作為,沒爭取,最終以悲劇收場。
翠翠,妙齡少女,情竇初開,善良,在喜歡的人面前總是那么的害羞。她和爺爺相依為命,給別人送渡為生,因此爺爺去城里處處都可以吃得開,可以暢快的與人閑談共飲。
性格決定命運,在大是大非的造物主面前,一個小心思的改變,就會導致行動的不作為,最終讓美滿的生活變成悲劇。因此,一定要心懷感恩,樂觀積極的去生活,喜歡的人,去爭取;喜歡的物,努力賺錢去購買;喜歡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盡量實現。生活中,悲劇和喜劇時刻不停切換,其實還是看,怎么想,怎么做。
相對比天保和儺送,更喜歡天保的性格,粗獷豪爽,喜歡翠翠,就派人去說親,儺送明明喜歡,卻沒有實質性的行為,促進美好局面的發生。在現實面前,因為躲避不了家里的提親,心中喜歡的卻沒有直面面對,一些小心思作怪,曲解了誤會,選擇了逃避,最終誤會都解開,他卻因離開不知,而愛而不得,真是遺憾。
其實,想到自己的愛情又何嘗不是,人呢,總是在看待別人的問題上,輕車熟路,到自己的身前,卻變成了“只因身在此山中”。
在看這本小說的時候,說實話,不喜歡里面關于景的描述,畢竟我還是更喜歡故事一些。不過在看過后,覺得不可或缺,或許不懂文字的優美,但是我懂茶洞的美色,一腳踏三省,重慶,貴州,廣西。小鎮很小,卻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