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的更新,年輕的父母們也了解到更多的親子知識和培訓,也在有意識的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親子關系中很重要的一環,陪伴。
陪伴,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親子教育;事業工作只是通往幸福的手段,任何成功比不了孩子教育的失敗,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數。因為決定人生幸福與痛苦的往往不是學問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要想給孩子培養一個健康的人格……那么請多陪陪孩子。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時間就如海綿里的水,只要去擠總會是有的。父母把家庭教育作為最重要的事,也就為孩子贏得了多的陪伴時間。
陪伴是最好的親子教育,那如何做到有效陪伴孩子呢?
1:陪伴,不是父母在孩子身邊就是好的陪伴,身在心不在,也屬于不會陪伴和無效陪伴,也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的。比如:家長看手機,玩游戲等,只是人在孩子身邊,沒有真正做到同頻同心同步地有效陪伴…
繁體字“愛”字中間有帶心,愛是要有心,陪伴也是要多用心陪伴,用心陪伴才能真正了解讀懂孩子。有一個懂孩子的父母,孩子會很開心、健康的成長。
周末了,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放下情緒,用心地陪伴孩子,讀懂孩子。
2.有效陪伴的基礎;尊重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不同時期、不同情境,人的心理也會不一樣。教育的基本規律是,盡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又盡可能恰當地要求孩子。如果缺乏應有的尊重,孩子與家長在情感上會產生距離,孩子也會對父母要求逆反、不聽。
(1)尊重孩子,就要多讓孩子做主。孩子的事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
(2)尊重孩子,就要尊重每個孩子天生不一樣。有TA獨特的個性和特征,就要善于多欣賞發現,善于發現孩子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帶給孩子正面思維和正面能量,帶來更好的親子關系。
女兒主動自愿參加周末外教課,倒不是對英語有濃厚興趣,主要是喜歡外教老師,喜歡和他在一起,上他的課。我觀摩一節外教課,外教老師單獨和學生對話,非常尊重幼兒,都是半跪著,目光和小孩子平等對視對話,他的課上,對調皮孩子,沒有板臉,沒有訓斥,孩子自由,放松,按自已喜好,玩中學,真正做到:輕輕松松體驗,快快樂樂學習。
3.親子陪伴,常見親子運動、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等,孩子的世界孩子做主,以孩子為中心,由孩子主導,家長可裝傻全身心配合投入。女兒很喜歡玩捉迷藏,常常拉著我陪她玩,我裝著找不到,四處尋找,她早忍不住在藏身處咯咯笑起來,很簡單可說幼稚的游戲,她樂此不疲,我只是放下大人面子(本來也不值錢)陪她玩幾次,換來她很開心滿足的大笑,性價比太值了,為什么不陪她玩呢?
4.有鏈接的陪伴,多和孩子像孩子一樣互動,放棄家長大人的身份,讓我們像個孩子一樣,把心底多年以前的童真找回來,和孩子就是單純的玩孩子的游戲。
女兒很喜歡KITTY貓,經常學小貓叫,拉著大人陪她一起學貓叫,我多配合她,跟她學貓叫,諸如此類,自然她最愿意跟我玩,跟我關系最好。
5. 相信孩子,小朋友一起玩家長放手放心放松陪伴,相信孩子會保護好自已和處理屬于孩子間的事。女兒2,3歲時,我犯了一個錯誤,過于保護她,對她處處小心,一次有一朋友說她的單獨拍照直徑2,3米內一定有我。想想確實是,我一定是很緊張地盯著,怕她出意外,隨時伸出援手。其實這是我從內心不相信孩子,影響孩子也會認為自已做不到,造成女兒有些膽小,身體活動能力弱些,后來我花較多時間克服自已內心,相信她、去放手,同時也更注重言傳身教,自已以前不敢不愿的事情嘗試去做,從改變突破自已做起,做個好榜樣,帶動女兒,彌補給女兒帶來的影響,效果顯著。
6. 陪伴孩子時,多傾聽,少說教。
(1)陪伴孩子時,孩子是主角多說,家長是龍套多聽就好了。我陪女兒時,更多是她說,我附和噢、啊、哇、是嗎這些詞,如果她問我問題,我大多回答:“你覺得呢”,讓她自已去尋找答案…
(2)陪伴孩子時,根據孩子的需要,孩子不需要時家長就遠觀,不要打擾TA的專注力,孩子需要家長時,才出現,當TA的后備援軍。
7. 國人大多謙卑,習慣說低。家庭聚會,孩子聚會,父母不習慣自已和別人當眾夸自已孩子優點和好的地方,常常習慣說不好的地方;當眾要多習慣贊揚孩子,發自內心和認同和贊賞孩子;孩子是很敏感的,贊揚起到激勵和引導作用,貶低導致孩子自卑和自棄。
8.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建立以情感緊密聯結為基礎的良好親子關系。通過真實的內心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系比“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親子教育的核心通過有效陪伴成為一個受孩子歡迎的家長。
9. 請像蝸牛爸爸媽媽一樣耐心地陪伴自已的孩子;
引用作家張文亮的《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么?」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幼兒和少年時代,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感受生活的簡單幸福,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忙碌里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噢,原來孩子是父母的天使說的是這個嗎?通過養育陪伴孩子,家長調整生活的節奏和活法,學會理解幸福和享受幸福,同時發現自已的不足,通過提升自已、修身養性、聰明育孩,達到融匯和諧、智慧人生!
孩子很快會長大
現在不陪伴,機會越來越少了俗話說,陪伴是最好的親子教育。的確如此。只有有效陪伴,才可能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關愛和親情,更好地在心靈健康的道路上茁壯成長,自由翱翔!
結束語:孩子很快會長大,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嬰幼期和童年時期的陪伴,其實,正確地說:不是我們在找時間陪孩子長大,而是孩子在以父母為中心有質量陪我們變老。。。當孩子像小鳥一樣羽翼漸豐飛出父母家庭,后來就是屈指可數的相聚時間, 我們父母回頭會感慨,這一段時間真是太短,一晃就過了,真是美好的昨天,也成了記憶中美好的回億,但再也一去不復返了。。。寫給女兒的心里話:
孩子:你慢些長大…
孩子,你慢些長大,爸爸還想享受你那稚嫩的童聲爸爸爸爸喊不停;你長大成人闖天下,更多是在偶而的電話中才能感受到叫爸爸…
孩子,你慢些長大,爸爸多么希望一回家你就飛跑過來爸爸懷里的場景多停留;你長大有了自已的小家,你會有你自已另外更重要的期待…
孩子,你慢些長大,爸爸多想多看著你純真信賴爸爸的眼神,爸爸就是你的天;你長大成人,你有了你自已的天…
孩子,你慢些長大,爸爸很享受你晚上纏著爸爸講故事,陪你入睡;你長大成人,你的時間會陪你的愛人,會給你的孩子講故事…
孩子,你慢些長大,爸爸還想聽到你在耳邊滔滔不絕話語;你長大成人以后,幾十年和爸爸說的話應該沒有你小時候多…
孩子,你慢些長大,爸爸現在還很享受我們三口之家,你長大成家,爸爸已不算你們小家庭成員,想想那時爸爸會有多感慨…
孩子,你慢些長大,不是你小離不開爸爸,其實是爸爸離不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