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蘇格拉底《柏拉圖選集》
要記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無知,而是由于他自以為知。??????——盧梭《愛彌兒》
無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 ——黑格爾
??????? 我們常常感嘆,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世界變化如此之快。作為持續學習者,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思想隨著世界(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空間、時間、心理)的變化而不斷發展;思考方式亦能如同新知識和新風尚一般快速地演化。不幸的是,我們太懶,雖然有時會隱約意識到事情不太一樣了,但是依然會固執己見,執意不去試圖真正理解、甚至是故意曲解那些我們不予理睬的正常而又合理的觀念和事情。
??????? 人類八卦的本領是與生俱來的,但凡看到感興趣的,無論是多么無聊的公共事端,或者什么亂七八糟的小事,總是忍不住參與一下討論。局中人和討論者很難意識到話題是何等的愚蠢,更難以察覺到自己觀點是何等的淺陋,因為少有人能真正意義上意識到個體的無知和無助。但這并不影響胡說八道和閑言碎語成為kill time的首要兇手,也并不影響人們對同一問題、同一事件持有的看法五花八門。已經發生的一切以及通常彼此對立的觀點,會讓我們生出迷茫感、無力感,甚至因無知而油然而生的羞愧感。
??????? 為了避免更多的羞愧,或為了可憐的優越感,或為了擺脫無知,我試圖開始追求理性,追求知識。克服無知的困擾大致經歷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發現以前的“知道”只是新的更大的“不知道”的一個局部而已。只好仰天長嘆,追求之后才發現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無知是絕對的,有知是相對的,有知只會使我從一個迷茫跌進另一個更大的迷茫。
??????? 更可悲的是,大多數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來到這個世界,并在毫無醒悟的狀態下離開這個世界。畢竟,想給世界貢獻一點東西,難度系數遠遠超過從世上拿走一些東西。說到底,絕大多數人終歸是俗人,為了能夠擁有而不顧一切,甚至包括放棄自尊和喪失自信。自以為精明一世,實則是耗盡一生追求無知,不以為恥反引以為傲,并時時事事常以不友善的姿態暴露自己的無知。慶幸的是,總是有先賢之輩和后來之人還是會傻乎乎地、前赴后繼地走在擺脫無知的道路上。法子主要有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讀萬卷書。讀書如同將閉塞聰明的外包裝撕下,其主旨在于擺脫無知,使“面目可憎”變為“可愛”。讀書須有四可——所讀是書(讀好書),有書可讀,自由讀書(好讀書),書讀的好(讀好書)。只有如此,方能開茅塞,增學問,除陋見,長新知,廣視野,擴胸懷。
??????? 行萬里路。狹義的路多指旅行,旅行之意義并不局限于“到此一游”。在旅行中,我們會領略到迥異的風俗民情,會道聽途說附會于山水之間的奇聞趣事。廣義的路多指人生之路,人生如詩如畫如夢。在經歷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的靜好歲月的過程中,逐漸洞明世事,開悟練達人情。無論是狹義的路還是廣義的路,路總會讓人改變。不同的路旁,會有不同之風情。走的路多了,目光會更加長遠,心胸會更為寬廣,氣質會更加沉淀,心態會更加平和。
??????? 存在是人的第一要義。在物質世界,我們要吃喝拉撒睡,不得不強顏含笑地、不遺余力地干掉生活中撲面而來的種種問題,歡(or苦)度時日。在精神世界,雖然我等俗輩也會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八個字要求自己,意圖超越自己,妄圖造福人類,但只是以個人世界面對整個世界,更多時候這兩個世界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我們常常將各種意義賦予我們的學習、會議、努力、成敗、工作和生活;但是悲哀的是終究逃脫不過三個字:“無意義”。
??????? 雖然一切皆是虛無,一切毫無意義,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認認真真地胡說八道了一大堆毫無意義的話。因為這對于讀者意味著什么,或者讀者對其褒貶什么,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