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句詞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戀花》。王國維先生說,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一直不明白這句話怎樣理解。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又是一種懵懂而又理想的年少輕狂。要不唐伯虎怎么說,人為多愁少年老,花為無愁老少年。
同樣是上高樓,前者充滿著孤獨、迷茫和向往,后者充滿著斗志、朝陽和幻想。當然,這只是作者筆下的鋪墊和襯托。因為詩詞是離不開憂傷感懷的。
人生何不是如此,站得高,才看得遠。誰人年輕不迷茫,誰又年少不輕狂!相信這種獨上高樓并非是倚欄聽風,亦或是倚欄聽雨吧?!
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王國維先生說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想想衣帶漸寬是多少現(xiàn)代愛美之人的追求,呵呵!
這首詞本是思春,這種思之幽幽、念之切切當為之動容。以至于“人比黃花瘦”。
倘若為事業(yè)而努力,堅持奮斗,廢寢忘食,勇往直前,不管結(jié)果怎樣,終不后悔。我想,這應(yīng)該是大師所說的第二重境界吧!“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如此,豈不正好?!
三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正是這位真知灼見的王大師認為人生的終極境界,也是第三重境界。
李彥宏倒是尋到了,哈哈!
這也是辛大詞人少有的脫離憂思感懷、金戈戰(zhàn)馬的一首詞。寶馬香車花千樹,蛾兒雪柳黃金縷。一派祥和美妙,兒女情長躍然眼前。
經(jīng)過歲月的千萬次磨礪,人海茫茫之中脫穎而出。突然回頭看看走過的路程,豁然開朗。回望用畢生的精力換來的花團錦簇,怎不令人唏噓感嘆?!
算了,燈火闌珊了。不說,做夢去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6.2夜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