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堆放的一摞書,大概一百多本,原是書商之贈品。皆因自己親選,自是十分喜愛。而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早早便入眼簾。——題記
讀過蕓的詩作,驚嘆于她的才思清雅,就
“然心注不能釋,告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初見,已生情愫。
蕓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子?
“她身形秀美,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兩只眼睛顧盼神飛。”
讀罷,一個秀麗女子便躍然紙上,似乎看到其纏綿嬌美之態,作者雖年少,卻也為之動容。一直相信一見鐘情必定是上天的冥冥之中的安排。
蕓四歲喪父,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稍大就憑著刺繡織染的手藝,養活母親和弟弟,弟弟上學的費用從未短缺。刺繡的閑暇,還學會寫詩。生活在重壓之下的女子,依然那樣選擇有詩意的生活,以優雅的姿態穿梭于作坊間,這樣的女子,別說年少多情的沈復,我,也已經喜歡上了她。
“識趣之人看美人,三分容貌有姿態等于六七分,六七分的容貌乏姿態等于三四分”
作者之妻蕓,乃容貌姿態皆具,且善良體貼,目光含笑,滿腹詩書,真世間難得之女子。
蕓與作者的初戀,可愛至極。那一碗粥,竟是少女最初愛的表達。試想,一個羞答答的少女,居然會在房內珍藏一碗粥,也居然堂而皇之對堂哥撒謊說已經睡覺了,就是為了給沈復表哥能吃著這碗載著少女滿滿的愛的粥呀。當堂哥當面揭穿謊言,大家哄堂大笑時,這個嬌羞的少女該是多么的“無地自容”。讀罷,莞爾一笑。
新婚燕爾,卿卿我我。
“與蕓調笑,就像好友重逢。我擁她入懷,她心口怦怦直跳,我附身在她耳邊問:姐姐為何心跳如此快速呢?蕓回眸看我,莞爾一笑,只覺得一縷情絲動人魂魄?!?/p>
多甜蜜的一對新人!和你結成伉儷,我們必定共赴歲月,攜手同游人間,今后無論貧窮與富有,疾病與健康,我們都要不離不棄,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
他們真的做到了,在最貧困潦倒的日子里,他們互相扶持,忍辱負重,也要把日子過下去。
相親相愛之夫婦,必如梁鴻孟光,舉案齊眉。
“家庭之內,或室內相逢,或小路偶遇,必定握手相問: 去哪里呢? 兩人小心謹慎,好像畏懼旁人看到一樣。事實上,我們兩人同行并坐,最初還避開別人,時間久了就不以為然了?!?/p>
不知怎的,讀到此,便啞然失笑。好友同讀此書,讀到此也在微信提醒我曾寫過相似語段。是的,那日我下班回家,他正出小區去上班,老遠他就招呼“回來啦”,我笑答“回來了,你上班嘛”,他又笑答“是呀”。我們路上偶遇就是這樣互相招呼的。平凡夫妻如我們,多數時候也總是簡單相視一笑,心里在莞爾。
讀此文,總是時時刻刻提醒我,活在當下,好好珍惜彼此相守的時光。
蕓說“情之所鐘,雖丑不嫌”,
情人眼里出西施,這是我最喜歡的情話。初與先生相識,他雖不善言辭,卻也威武帥氣十足。而我一鄉村教師,青澀年華,土里土氣,現在回想,容貌卻是不配于他。而我們的初識,他的回答是: 與你交談,讓我很放松。后來相愛走到一起,也算是琴瑟和鳴吧。如今想來,他必定是“情之所鐘,雖丑不嫌”,呵呵。
“情之所鐘,雖丑不嫌”蕓愿意為食物之丑,而我愿依我意強行曲解,只因想起先生的俊來。
蕓與沈復,攜手暢游山水,作詩行文。
我心中的山水,迎著你含笑的目光,全被你讀懂了。于是搬至種菜老嫗房舍,過一種閑情逸致的生活,就是我們兩人,遠離凡塵是非,或飲酒,或作詩,或深情相擁于月下。
“少焉,月印池中,蟲聲四起,設竹榻于籬下。老嫗報酒溫飯熟,遂就月光對酌,微醺而飯”。
多么美的場景!和最愛的人斜躺在籬笆下的竹榻上,聽蛙鳴唱,邀月飲酒。
此時,在這皎潔月光下,我只要靜靜看著你,此生竟是這樣知足。
和先生婚后,兩地分居達五年之久。這其中的累,皆由先生承擔。某日向他袒露心跡: 如若搬至原始森林居住,就我們兩人,如何? 先生欣然作答: 可以。只是這樣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終不能成行。即使這樣的念頭一閃而過,就足以美好。
"萬慮皆忘,夸什么龍樓鳳閣,說什么利鎖名僵。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
你和我,還有我的朋友們,一同銜觴賦詩,飲酒作樂,有妻如此,夫復何求?來世卿當為男,我作女子相從,我們來世再做彼此的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