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中國龐大90后群體中一員的我,實在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也絕不是70后、80后眼中標新立異的類型。再說如今,機靈古怪的新生群體00后也已經崛起。但是,就算是再普通的人,也會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風景、自己的故事。
【背景介紹】
以前在急于成長和改變自己的時候,每天晚上忙到凌晨以后才能上床睡覺,每天早上5點多,天還沒亮的時候就會一咕嚕的就從溫暖舒適的被窩里爬出來,獨自走在黑漆漆的校園里,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那句標語 “每天叫醒你的是夢想而不是鬧鐘”。
那時候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內心強大、堅強勇敢、能力很強的人,成長為一個能夠保護父母的人。
那時候我最想要的成功就是:實現經濟獨立。
說來也慚愧,拿著父母給的學費在校外學各種東西,希望學得一身本領,然而最后只是成長了,卻沒能成功。
【成功是什么】
說起成功,這是又一個非常寬泛的話題了。在我還不曾細細思考何為成功之時,有個交往很好的前輩跟我說過她的故事:有一次,她問團隊領導,到底什么是成功?然而,團隊領導并沒有給她答案,而是讓她自己去尋找。
成功從來沒有絕對的標準,世俗的成功是有房有車有錢有幸福的家庭。那么對于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說,成功是由自己來定義的,是基于自身各自不同的目標來說的,其實每一階段目標的達成就是一次成功。
【發揮優勢做自己】
那時候自己耳濡目染了許許多多成功學的東西,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激情四射,斗志昂揚。想著手頭還有事情要做,想著目標還沒完成,想著自己怎么還這么弱,沒啥成長,就會很急躁,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
因為喪失信心而產生的挫敗感,讓我覺得自己哪哪都不如別人,哪哪都有問題。有一次,偶然聽了古典老師的一個線上分享,幡然醒悟,一個不擅長與人交流溝通的人,跑去做銷售,原因是想要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結果業績一直不好,挫敗感十分強烈。由此又引進了一個爭議挺多的一個話題“到底是要把優勢發揮到極致呢?還是拼命的補短呢?”。
大家一定都知道木桶效應(短板效應),長短不一的木板做成的木桶所能裝水的多少,一定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高度。而一個人的成就一定首先是和他的整體綜合素質相關的,其次再是特長、優勢的成就。當然得排除個別對某方面有天才的才能并在此取得突出成就,還要排除類似暴發戶的成就。這些是特例,也是概率極小的事件。
總而言之,個人認為:
* ?在工作之前,主要面對的是學業任務,是學習和成長的最佳時期,這個時候可以在發展興趣愛好的同時進行補短。
* ?在工作之后,主要面對的是工作和未來發展,這個時候就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地方,并且在工作之余的8小時不斷提升自我、進行充電。
我前兩年,包括現在都在不斷的面對和挑戰自己的短板
拿自己前兩年的大學經驗為例:
? ? ?比如初中時在班上站起來大聲說句話都做不到,在經過努力之后,在一所高中發表千人感恩勵志演講;
? ? ?比如一直以來為英語忐忑不安許久許久,甚至沒有方法和勇氣入門,然后去學英語口語,發現自己喜歡上說英語和聽英語的感覺;
? 比如以前被老媽說成沒有才華,不會唱歌跳舞,于是暑假45天集訓爵士學了近15個成品舞;
? 比如自己五音不全,唱歌總是跑調,于是利用閑暇時光學唱歌,樂在其中。
那些我曾經不擅長的事物,最終都成為了我的興趣愛好之一,我發現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就會愛上它。
那么如今,我始終不曾中斷也永遠不會放棄的的愛好就是閱讀、寫字、畫畫了。
不斷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成長,這讓我發現自己很喜歡去探索未知事物,而不是為了應付了事。我所做之事必然是我真心想做的事情,這樣才不會做完就開始討厭并將其忘到九霄云外。
【結語】
讓學習成為自己人生的基調,每一天都因為有所成長而不至于荒蕪和頹廢。
成長之路必然是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難的,這些困難也許會讓我們變得浮躁不安,無法靜下心來;也許會讓我們傷心、絕望。對此,我并沒有很好解決辦法,因為每個人的困境是不一樣的,我只想用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挫折是上帝送給你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