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Android 下面那幾個導航鍵, 官方從一開始四個, 三個到現在的屏內虛擬鍵.
就像 Android Apps 一樣, 各家廠商千姿百態的安排可能也是繼工業設計, 系統 UI 后又一個突出品牌特色的標志性措施.?
Samsung 大大的 home 實體鍵; 小米的電容鍵; 錘子的三個實體鍵; HTC, Sony 跟著官方變到現在的重繪屏內虛擬鍵...?
確實挺符合所謂品牌形象的辨識標志. 各大廠商也此說了各式各樣的理由證明自己的選擇如何如何正確.
就我自己來說, 從之前 HTC desire 還有四個實體鍵 (其實是五個功能, 其中一個沒有分割) 的情況下, 刷上 Android 4.0之后毅然決然用上了屏幕內虛擬鍵, 到之后的?Sony Lt26i 三個電容鍵, 還有到現在 Nexus 4 屏幕內虛擬鍵, 我一直傾向于用屏內虛擬鍵的原因之前也沒有系統考慮過, 現在我想談談這個問題 (雖然已經差不多被說爛的話題了).
1. 關于屏占比.
這個當然重要, 如果選擇了屏幕內虛擬鍵, 就意味著相當一部分屏幕會被一條黑黑的 navigation bar 所占據.?
如果說 Android 誕生之初, 屏幕還在 HTC Desire 3.7' 這樣的尺寸下, 用屏內虛擬機無非是有作死的嫌疑. 但是到現在, 主流旗艦機基本上都跨越了 5.0' 這樣的大小之后, 容納一個 48dp (物理高度 9mm) 的 navigation bar (而且還可以用第三方開掛自定義 navigation bar 是否需要隱藏), 我認為這并不是一件讓人難以容忍的事情.?
如果用了實體鍵或是電容鍵, 就意味著在主面板不僅要容納現在主流都是 16:9 一塊電容屏還要為三個鍵體留出空間. 當然現在主流旗艦三種情況留出的空間都差不多, 但是其實也反向約束了其工業設計上的可能性. 另在電容屏外設計鍵體的情況也意味著, 約束了你把握手機的方式. 尤其是在橫屏使用的情況下, 如果是屏內虛擬鍵, 我可以隨意的把握手機的上端和下端而不用擔心誤操作. 當下窄邊的設計潮流下已經讓兩邊沒有多余的空間把握, 僅有的上下兩塊空隙是我們使用手機中可以說是 uncomfortable 中的 comfortable.?
2. 關于操作
其實在屏幕大小一樣的情況下, 使用屏外鍵體無疑是把整個屏幕操作空間縱向拉長了. 雖說屏內虛擬鍵減少了有效內容的占比, 在單手使用情況下熱區范圍可以覆蓋到更多控件 (大部分 app 控件主要分布在屏幕上方或下方). 我且不論電容鍵誤觸的情況, 鍵體放在前面板最下方必然導致手掌把握的時候重心往下偏, 在把握平衡的角度上又增添了障礙; 亦或是讓你的拇指在操控這三個健體的時候刻意延伸帶來的不舒適. 大屏和操控便利性一直是矛盾的, 在大屏已經橫行的情況下, 再使用屏外鍵體注定在操控便利上雪上加霜. PS: 在面對這款三星設計不錯的新旗艦, 若是單手使用, 我簡直不敢想象如何自處.
下面這張圖片的綠色區域我想也很好的解釋了 Google 為什么選擇把 back 鍵放在左邊而不是右邊. 對于操作便利性來說, 我一直認為相比距離遠近來說, 手指正常舒展的程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標準, 放在右邊意味著單手操作時大部分的人的拇指是屬于彎曲狀態, 相對于正常舒展的放松狀態, 這樣彎曲會帶來更多的不適.
還有一點, 屏內虛擬鍵在操作的時候會有視覺上的明顯反饋, 哪怕是手機卡了我也知道我是有按下去了這個行為而不是我沒有按準. 這個按鍵反饋還有一種就是震動的形式, 我不知道別人煩不煩這個功能, 反正我是把手機上所有震動反饋都關掉的. 哦對, 還有有的電容鍵會有背燈, 但是基本上都做得很雞肋, 尤其是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根本看不清.
3. 關于手感
回想當初, 第一次用上 HTC desire with Android 4.0 的時候, 體驗過屏內虛擬鍵的感覺之后, 也倒回過去用過實體鍵, 發現這種在實體鍵和電容屏之間操作切換的手感遠不比屏內統一的手感來的舒暢.?
這種不同程度的按壓力量就好像在機械鍵盤上裝了兩種軸體的感受一樣, 壓力克數的變化不僅僅從生理上更是從心理上暗示了電容屏的割裂. 如果說功能機時代, 實體鍵橫霸天下; 智能機開端后, 電容屏和實體鍵共存, 那我覺得去掉實體鍵是一個對于功能機時代完整結束的最好標志. 再激進一點, 我覺得音量鍵和鎖屏鍵遲早也要被整合進去的, 其實我還是很傾向保留鎖屏鍵的, 畢竟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故障, 重啟什么的有一個實體鍵在還是比較方便的.
4. 關于美感
屏內虛擬鍵在全息屏 (我也不確定是不是這么說) 這個角度來說, 美感是挺足的啦, 畢竟主面板傳感器, 攝像頭什么的已經挺影響美觀了, 再多出來三個鍵, 好不好看就只能看廠家水平了. Nexus 4 鎖屏時的情況感受一下. 這個問題還是挺 "青菜蘿卜"的, 我才不會告訴你我就是要炫一下 Nexus 4 的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