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故事的開始總是一個十分糾結的過程。
考慮到初到杭州,對于很多交通方面的問題都不是很了解;往返杭州與寧波所需要花費的費用相當于是門票到 3 倍,值不值其實也是一個問題;而且,活動當天正好是到下午 5 點,回來杭州的時間可能會是晚上 9 點,也不是很安全...
對于選擇恐懼癥的我來說,這段糾結的日子持續了一周多時間,在周五的時候才拍板下定決心報了名不給自己留條后路(畢竟報名費不能退錢)
但,很高興我選擇了來。
1.
帶著目的上路
現在參加活動或者參加微課我都習慣給自己起碼列出 3 條目的。
參加這個活動的目的有:
1 .鍛煉現場繪制可視化導圖的能力
2 .聽他人的成長歷程,學習經驗和教訓
3 .認識 2 個新朋友
嗯,很高興這些我都做到了。
3.
試著想,試著做
Amy 老師提到我們需要有夢想,因為我們有無限的可能,只有有夢想才能拆解為目標,然后才會實現。
而當我們保持這種夢想,保持想要的狀態,所產生的想改變的和具象未來畫面的意念力,能讓我們變得不一樣,能幫助吸引所以我們想要的東西~
比如:可以去預見榜樣,從榜樣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之間的距離其實也并不遠,或者雖然遠但可以看到未來的可能,然后鞭策自己離夢想更近。
比如:我們可以預見同頻的好友,他們能給予我們無限的力量,并且每個人都有他們所擅長的區域,我們也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鏈接,站更高看更遠,互相影響,積聚更多力量,互相變得更好。
要知道,預見了才能遇見,才會珍視,才會不錯過。
4.
讓社群,加速成長
慕雅和小芳姐她們的話題都是在社群中的一個變化歷程。(小芳姐的圖是現場繪制的,但慕雅的因為她希望聽眾能融入到去感受邊畫,所以沒有現場畫圖,是回聽了 2 次之后的。)
所以:正確的社群打開方式是這樣子的。
第一步篩選社群
列出自己對社群所有的考量因素(可以是學習目的,避免時間和精力的損耗),滿足了基本要求再考慮進去,也可以通過已經參加過的社群成員詢問他們的意見。
第二步融入社群
既然遇見就好好走一段,既然選擇了社群就好好融入。
不要總是潛水,多參與社群內活動。
社群中有著很多的寶藏值得我們去探索,比如在某個領域很有經驗的同伴,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他們, TA 可能提供給我們不一樣的技能、不一樣的認知或者不一樣的機會。因為每個人的想法有所不同,我們也可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只有融入進社群之后,可能就會發現找到相見恨晚的人、找到良師概率實在是太高了!就像小芳姐說的「融入」越融入越收獲越成長。因為你可以不斷地發現你與他們之間的差距,身邊的他們便能影響你造就你的高度。
同樣的,如果是學習型的社群,當我們就融入了,我們就有了學習進取的動力,因為小伙伴們都在進步之中互助和競爭力為支撐我們往下走,同樣,我們將理論運用到實際中,也會更加得心應手。比如:小芳姐就在不斷地融入社群中,發現可以將在 DISC 課程中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家庭生活中,我要好好像她學習下。
第三步投入付出
在社群里,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頭像和簡短對話,那怎樣讓別人能夠更快地注意到我們自己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持續做好一件能幫助社群小伙伴的事情,傻一點、多做事情,我們其實就可以不斷地打造自己的影響力,因為在這個人人平等的空間里,你只是做了總會被發現被感謝的。
投入付出后,我們相應的你會得到更多的東西(機會、人脈...),往上走才可以遇見更大的世界。
因為,在社群里不止只有學員這一個角色,我們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往上走,前提是我們需要好好的打造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然后才能趁早占坑或者找到自己的人生玩法。
那,認定社群后請一定好好享受它能帶來的一切。
5.
最后感謝
感謝宓叔,一個本人比頭像更帥的大 S 美男子
感謝 Amy 、小芳姐和慕雅三個人的經歷分享
感謝筱曼,在我提前到場孤立無援時和我聊天
感謝Linda,和我交換的《舌尖上的中國》
感謝紅包、飲料、蛋糕
感謝所有辛辛苦苦的工作人員和所有群里的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