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了一本書,名為《大河風(fēng)流》。不得不說,這本書很好看,它的精彩之處,不是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而是,涉及到的知識面極廣。本來這是一部抗日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我偏偏把它當(dāng)成愛情小說看了。
惠華和惠中是抗日英雄——馮德雙的兩個孫子,他們的一身正氣完全繼承了爺爺?shù)膭傉话ⅰ?/p>
惠中和爺爺一樣,也是一名軍人;惠華雖然沒有走當(dāng)兵的道路,但是,他的言行舉止也是正人君子的作風(fēng)。
馮雪命運多舛,本來和惠華是天生的一對,可是,由于她的出生不好,與惠華還是錯過了。最后,何倩代替了馮雪的位置。
惠中比起惠華來更是多磨難,自命不凡的趙小青先愛上大英雄馮惠中,后來,是一場變故改變了虛榮心很重的趙小青的選擇,她與惠中的一位戰(zhàn)友結(jié)婚了。劉芳嫁給了惠中。
趙小青與劉繼祖結(jié)婚當(dāng)天,假酒害人不淺。馮雪的同事——馬長青老師很幸運地被救活了,大家非常高興。于是,有人提議:一起去遼河邊上轉(zhuǎn)轉(zhuǎn)。
人逢喜事精神爽,惠中和惠華邊走邊朝遼河長嘯,劉芳和馮雪聽見他哥倆的回音,也一起附和……
這時候,馬長青老師給他們講了個故事:“魏晉人物晚唐詩是中國古代的真風(fēng)流。魏晉人物中的極重要人物阮籍一生恃才傲世,厭惡塵囂,常常自己駕著牛車載著酒,在荒原上古墟間到處游蕩,一路走一路飲有時還一路哭。有一天他來到河南輝縣的蘇門山,拜訪一位非常有名望的大隱士孫登。阮籍上山來到孫登面前,謙恭地蹲下,向大師請教一系列重大歷史問題和哲學(xué)問題,但孫登一言不發(fā),連眼珠都不轉(zhuǎn)過來看阮籍。阮籍從沒有受過這等冷遇,但他不敢有怨,只覺有愧。他深知:孫登大師是深不可測的人物,自己的語言同他是無法交流。阮籍站了起來,整理一下衣襟,準(zhǔn)備離開。但他胸中有千千萬萬句沒說出的話,憋得難受,只好對著山間的浮云幽谷,徐徐地長吟;漸漸地又變成嘯音;最后又變成了長嘯……這時,奇跡發(fā)生了:視若無睹的孫登轉(zhuǎn)過臉來笑瞇瞇地看定他,點了點頭。阮籍受寵若驚,振奮精神,又長嘯一遍。此時再看孫登,臉上呈著祥和滿足態(tài),瞇著眼睛像入定了。阮籍知道:此行沒有白來,與大師有了交流,再待下去恐怕折損已有的成效。阮籍既滿足又悵惘地下了山。到了山腰,他正想加快腳步,突然山頂上孫登大師發(fā)出了嘯聲——是比剛才阮籍的嘯聲不知要雄渾深沉嘹亮多少倍的嘯聲!阮籍知道:孫登大師不是在同自己比嘯聲,而是回答了自己提出的所有問題!頓悟的阮籍急忙回到家中,趕寫了一篇千古流傳的《大人賦》。他從孫登身上,知道了什么是‘大人’,知道了自己的差距”。
這一段,我看得糊里糊涂,好像似懂非懂,到底什么才是“大人”呢?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不喜勿噴,當(dāng)然更希望有不同見解的老師們能在評論區(qū)為我指點迷津。
我認(rèn)為,孫登這樣做,正是有意效仿阮籍的一貫風(fēng)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阮籍切身體會到了遭人鄙視和冷落是種啥滋味。若不是十分憋屈,他哪能唉聲嘆氣那么久?
的確,痛,只有痛過的人才懂。孫登一句話沒說,他用無視和冷漠告訴阮籍真正的大人是:不自恃才高、不吝賜教,沒有秘密且肯坦露胸襟之人。(弱弱地問一句:我理解的對嗎?)
馬長青老師講完這個故事,向大家宣布了他與馮雪的地下戀情,并且承認(rèn),已有夫妻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