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出差已經月余了,周末會按時給女兒打電話。女兒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但是對于北京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
打電話的時候,女兒就稚嫩的聲音問:“爸爸,你在北京嗎?”
“對啊,爸爸在北京工作。”
“那北京在哪兒啊?”
“你找找啊,咱家有中國地圖啊,地圖不就在客廳的墻上嗎?”
“我找啦,是在五角星那兒嗎?”
“對啊,爸爸就是在五角星那兒啊。”
“五角星就是北京嗎?北京有天安門啊。爸爸,你在天安門的哪兒啊?”
小孩子都是這樣的,我們小時候不也是如此嗎?就連我快30歲的時候去杭州前,還是以為杭州就是圍著西湖的一個小鎮呢。女兒當然也不會知道我在哪兒了。我總不能說,爸爸在北京上地西里的聯想員工宿舍。
我只好以天安門為參照物,告訴女兒:“爸爸住在天安門的北邊……”
對,是天安門的北邊不假,但到那兒坐車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而且,這個月里我都沒有去看看天安門。那是以前每次到北京,都朝圣般的必去的地方。去看看那莊嚴飄逸的五星紅旗,宏大開闊的廣場,幸福和諧的人們……
女兒接著問:“那你上班走到天安門需要拐彎嗎?”
我說:“當然要拐彎啦,不拐彎不得撞墻上啊!”
女兒就會咯咯笑起來,那聲音很愉快的……
而此時的我,已經快哽噎的講不出話了。女兒知道爸爸在地圖的五角星那兒,在天安門的北邊,這已經足夠了。
還需要講爸爸是要實現自我這個堂皇的理由嗎,還需要說在北京工作是為了養家糊口的潛臺詞嗎?都不需要講了。
我只能放下電話后對著自己的內心說:“女兒,爸爸在遠遠的五角星上,遠遠的守護著你的健康成長!爸爸會更加努力的工作,一切都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