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愛花花草草。可能跟我的星座有關系,白羊座的人出生在最詩意的人間四月天。
我養花是從大學畢業開始,那時我和男友租了學校附近的一個一居室,我總覺得房間里要有點花草的點綴才會顯得更加溫馨。雖然工資不高,但還是在有限的工資中拿出一些用于改善居住環境。不多,只有兩三盆小盆栽,仙人掌、蘆薈之類對陽光需求不高的植物。第一個小家是個半地下室,干凈整潔,租金便宜,缺點是北向的,不得一縷陽光。那時我常常憧憬等我買了大房子一定多養些美麗的會開花會結果的植物。那時21歲的我在中原腹地鄭州。我以為此生都會在那里,有著我最美好青春記憶的地方。
不曾想,命運卻安排我和男友在畢業三個月后先后來到了北京。今年是我來京的第十個年頭,前七年我都租住在東四環的一個城中村里,中間搬過三次家,租的房子從只能放下一張床的私搭房到一個北向的十平米小單間,再到三十平米左右的南向里外間。我們一直都是自己住,因為不喜歡和別人合租,也因為只有自己住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房間,哪怕是租的,也要有家的氣息。所以,當第三年我搬到那個南向屋子的時候,我在陽臺上養了整整一排的花,晴天里,陽光肆意的照在大大的窗戶上,花草顯得格外的美麗,生機勃勃。老北京人大都愛養花,院里的大爺大媽走過我的窗戶都會看上一會,傍晚時分,我在家做飯,他們就隔著窗戶和我嘮幾句家常。傳授點經年的養花心得,贊賞下我過日子的小情調,他們最常說的就是“大學生就是不一樣”,村里租房的多半是做小生意的、業務員、服務員之類,每次他們去收房租,進屋就是滿眼滿地的東西,復雜難聞的氣味,很少有像我家那么整潔,窗臺上養一排花草的更是少見,大家都在忙于謀生,租住的地方對他們的意義就是睡覺。而且他們也不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
人的興趣愛好有著復雜的原因,但大都和成長環境有關系。我愛花源自我的父親。小時候,我們住在廠里的家屬院,那是個部隊遷走后留下來的大院子。房子是一排排整齊的紅磚瓦房,最早每家之間沒有院墻,等我上小學5年級時,廠里統一改照成一個個獨立的院子。似乎從那時起父親開始在院子里養各種農村常見的花,用破舊的臉盆養、用紅色的塑料桶養,用廢棄的油漆桶養,或則干脆用磚頭壘個花池,裝進土就地養。父親在我們家一直是個輔助母親的角色,性格懦弱,文化水平低,有著抽煙、喝酒、愛打牌等各種社會低層人常有的毛病。但是,與勤勞、好強、能干的母親比,父親在生活上要通達很多,在有限的條件下,他也會盡可能的讓生活看起來更美一點。不忙的時候,父親常常在廠里分的二分菜園地里侍弄,根據時令栽種各種蔬菜瓜果,因為愛好和精心呵護,我們家的菜是全廠公認最好的,西紅柿又大又圓,豆角又綠又長,茄子、青椒等也都飽滿高產。菜地邊緣被父親載滿了各種花,最外邊是父親用撿來的樹枝扎的整整齊齊的籬笆。夏天,牽牛花爬滿籬笆,鳳仙花在園子門口熱切的開放,每個走過的人都會不由得贊嘆--真是一個漂亮精心的菜園。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與父親的關系逐漸疏遠,其實小時候我們姐弟與他也并不親近,他是個不會表達愛的人,與母親性格的差異導致兩人經常吵架,很多時候我是有些恨他的,我也一直遺憾沒有感受過濃濃的熾烈的父愛。但是,基因和血液是改變不了的,仔細想來,在很多方面我身上確實有他的影子。比如對花草共同的熱愛。自從我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后,我對花草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逛花市也成了我最放松的方式之一。長長的綠蘿,水培的粉掌、常青藤、桂花樹、石榴樹、三角梅、各色月季、薔薇、直到有著各種曼妙名字的多肉。每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看看陽臺上滿滿的各色花草,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去陽臺站上一會,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看,心情就會變得平靜怡然。煩躁的時候我就澆澆花,松松土,簡單的勞動后,不好的情緒也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對花草們漲勢的期待。每入一個新的花草,我內心的幸福感就會增加一層。雖然我不能算上專業,但也算用心,每入一個新花我都習慣性上網查查它的養殖技巧和注意事項,按時澆水,追肥。果樹愛生病長蟲,自從養上果樹,家里也備上了各種滅蟲滅菌藥,發現苗頭就噴一噴。在養花上我也體會到付出是有回報的,你精心的養護,花草自然回報你最美的容顏。
我常常想,生活還是要有點情趣的,把注意力傾注在一些美好的事物上,這樣當你有了不好的情緒,你才能通過這些美好的事物轉移、化解。我的母親勞作一輩子,憑著自己的辛勞養出了兩個大學生。我很感謝她。也很欣賞她的能干和拼搏,但是她的心里裝滿了對子女不休止的操心付出,她大半生都在為子女掙錢讀書、成家辛勞,除此之外,她沒有任何愛好。她常常不屑我對花草的侍弄,每當我買回新的花草,她都會嘮叨半天,在她看來那和路邊的小草沒有區別,不能吃,不能喝,毫無價值,我一度試圖改變她。但,成家后這幾年的朝夕相處讓我明白,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老人,他們漫長的人生經歷塑造了現在的個性和價值取向。某種意義上,正是她的缺乏情趣才造就了我的小情趣。所以,除了包容和感謝,我還能說什么呢?
養花,養的是情趣,是內心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追求,也是一種源自血緣、源自家庭的記憶和沉淀。與其說我們選擇了愛好,不如說命運塑造了愛好,而愛好反過來豐盈了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