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很自豪的跟我爸爸說,我參加了一個跑步比賽,抽獎得到了一個499元的kindle。爸爸先向我發來了祝賀,然后問我跑步累不累。他不明白我為什么要去跑步,他覺得我們農村出來的孩子,從小到大已經足夠吃苦耐勞,沒有必要每天都抽出時間跑步,讓自己那么累。在爸爸的認知里面,跑步屬于一種自我折騰。
雖然他不知道跑步對我而言,究竟有多大的意義,但他仍然選擇了尊重我,并接納我的這一行為習慣。他也不知道跑步是如何給我帶來了信心,讓我一步步走出自卑,重新變得心態陽光,自信自律。
和所有的農村父母一樣,爸爸媽媽都希望我能夠好好學習,然后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所以小時候哪怕很窮,哪怕四個孩子要上學,哪怕承受著很大的經濟壓力,他們也從來不曾抱怨過,也從來沒有想過要讓我們輟學。從小到大,我一直想要努力學習,想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爸爸為我感到驕傲。但我這個人資質平平,學習成績一直都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地位。
因為小學成績比較差,初一的時候在一個普通班里面學習。那時候哥哥正處于初三的備考期,我因為跟他同一個宿舍,在一群優秀學長的影響下,我也萌生了要好好學習的念頭。努力奮斗了一年,終于考上了重點班。但我的英語,數學,物理成績都很差,成績一步一步的下滑,在初二升初三的時候,從重點班來到了普通班。中考的時候,比次重點高中的成績足足少了60分,到了一所二本上線率都非常低的學校。高考那一年,我勉強考到了一所民辦的二本院校,但我決定復讀,因為學費要19000多,我不想讓爸媽背負這么重的經濟壓力,盡管那時候爸媽已經把錢準備好了。
第一年復讀的時候,經過我自強不息的努力,壓線考上了一所公辦的二本院校,雖然這一次學費只有5000-6000,但我仍然覺得不甘心。我覺得我應該考上一所重本大學的,讓爸爸媽媽為我而驕傲。不怕大家笑話,我的目標是中山大學。所以我咬牙堅持,決定復讀第二年。雖然家里人都強烈反對,但我用自己暑假兼職掙來的錢,給自己交了押金,免學費去了一所重點高中復讀,經過了又一年的破釜沉舟,我終于勉強考上了一所重本大學。
但來到這里后,我發現我一如既往的自卑。我是一個挺有野心的人,但是我的實力配不上我的野心。社團混的很失敗,學習成績很差,讓我感到極度的自卑,我其實一直也很驚嘆自己為什么心態這么好,為什么經歷了那么多次失敗,還依然期待著自己再次站起來的那一刻。
在每一個絕望和痛苦的日子,我選擇了跑步。我高中的第一次跑步是在月考成績出來以后,那一次我的英語考了60多分,150分的卷子只考了60多分,雖然我只是高一,但我依然覺得大學遙遙無期。我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辦,那時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自我激勵,因為我看的書不多,更何況我也沒錢買課外書。我只是突然心血來潮想去操場跑一跑,一口氣跑了十圈,覺得自己那時很了不起,居然可以一口氣跑10圈。一邊跑一邊在反省,反省自己的學習成績為什么那么差,一邊跑又一邊在期待,期待自己考上大學的那一天。
從那以后我養成了跑步的習慣,每一次考差了,我都會去操場跑步,每次壓力山大的時候,我也會跑去操場。我們的操場很落后,沒有城里人的塑膠跑道,有的只是滿地的沙子。跑完步,鞋子上面沾染了灰塵,要擦試好幾遍。
高考前我幾乎天天都在跑步,越接近高考,我跑的越多。考前兩三個月的時候,有一次跑了50圈,整整跑了20km。每一次跑步的時候,我都在不斷地給自己打氣,激勵自己要堅持到底。雖然一直都很絕望,但我通過跑步,慢慢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始終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的所有挑戰。
每一天,只有在跑步的時候我才覺得自己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只有跑步的時候,我才覺得自己的努力是那么的踏實,當我跑完了一圈又一圈以后,又會再次熱愛生活。
第二次復讀的時候,也就是我高五的時候,在考前兩個月,我生了一場大病,在家躺了一個星期。回到課室,我覺得自己完全跟不上大家的復習節奏,各科成績都在逐漸下滑。每次月考,總會有那么一兩科的成績跌落到谷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距離高考還有19天時候,我的數學考了64分,當試卷發下來的那一刻,我一個人趴在桌子上面哭了,那時我似乎聽到了夢想破滅的聲音。我甚至連破釜沉舟的勇氣都沒有了,近乎絕望的我還是選擇了跑步來拯救自己。 ?每一次的跑步都是一個自我激勵的過程,我也只有在跑步的時候,才覺得人生沒有那么絕望。
或許是上天覺得努力的人不應該被辜負,也或許真的是厚積薄發,我終于勉強考上了一所重本大學。這些年來,如果不是因為跑步,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熬過那些痛苦的時光。我一直都感謝自己,在最絕望的時候,選擇了用跑步來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