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為全家人準備早飯。為了做出健康營養美味可口的飯菜,讓家人們吃得健康飽足,她甚至在網上認真學習各種廚藝。
送走家人,她就趕緊掃地,擦地,洗衣,買菜,如果干完活兒還有富裕時間,她會高興地看看當當促銷時存下的書。但經常是看不了幾頁,就疲憊得睡著了。
即便是睡覺她也不敢踏實睡,她要在3點之前站到校門口等候兒子放學。還要給孩子們預備茶點,放學回家他們就餓得不行了,她要給孩子們補足能量。
先生回家較晚,她覺得剩菜不好吃又不健康,就預備好材料,先生啥時回家,她啥時炒菜。等到先生吃完飯,她收拾好桌子,趕快去轟孩子上床睡覺。直到所有孩子都閉眼休息后,她才拖著疲憊的身體爬上床,結束一天的勞作。
周末或放假時,她更忙碌。不但要買菜做飯,還要接送孩子上課。先生不愿幫忙,她自己扛;孩子們叫不動,她自己做;一年365天,她就這樣從無休息地忙碌著。
可是完全奉獻的犧牲并沒有讓她得到滿足,或擁有成就感,日復一日的勞作倒讓她心里充滿抱怨,她覺得人生充滿苦難卻無力擺脫。
她是甘心付出么?當然不是,如果是甘心樂意她就不會覺得苦。
家人感激她的付出么?沒有。家人很享受被照顧,但她的抱怨和不滿讓大家覺得她很難相處。
她不得不承認自己錯了,盡管還不知道錯在哪兒。
幸運的是,她進入了一個溫暖的社群,這里的所有人都心懷利他,以幫助成就別人為樂。在群里,她學習讀書寫作,對每日的事情進行復盤,在不斷地復盤思考中,她發現了自己錯在哪里。
她習慣于把自己的快樂放在別人身上,別人高興她就高興,別人煩惱她就煩惱,別人氣憤她就氣憤,她已經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是一味地迎合著別人的情緒。
結果就是,大家都把事情往她身上推,她的擔子越來越重。她急需為自己立界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也不再插手別人的事情,以致于大家把更多的事推給她。
她認真劃定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學習讓每人對自己負責。假如孩子因為晚睡早上起不來,她任由孩子自己去承擔被老師責罵的后果。假如先生不告訴她幾點回家吃飯,她就把飯菜留在桌上,然后自己去休息,任由先生自己熱菜,吃完飯自己收拾。
半個月過去,她的生活完全改觀,有了規律的作息時間。早上,孩子們上學后,她騰出兩三個小時讀書學習。下午,她提前預備好晚飯,孩子們回家后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休息得到保障,時間變得充裕,她的臉上有了笑容,大家也覺得她親切可愛了。
她學會理性地處理問題,建立界限讓她不被別人的情緒所影響。哪怕是孩子哭成淚人,她也不再跟著傷心難過,而是冷靜地找到原因并迅速解決問題。
兩個月后,她仍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仍要面對生活中的雞毛蒜皮,但卻不再焦慮煩惱,只有喜樂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