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梅無影
1
痛 · 通
2018年年初,到2019年年初,我寫下了十五六萬字,如果算上那些暫時藏而未發的,總共該有二十萬字吧?當然,這三四百篇中,是有不少的口水文,但也不時有小小的珍珠貝殼閃現,令我驚喜不已,敝帚自珍。
不通則痛,郁郁而為文。文字,最初總是寫給自己的。那些受過的傷害、那些不知不覺就掉進去的坑,那些無處可說的痛……
有人說,痛苦成就了一個大文豪。可是,有誰愿意用垂下千行淚的文字,換一世的幸福與安寧?
如果可以日日笑靨如花,要不要把那笑著無足輕重地說這話的人踢倒、狠狠地踹上幾腳,再扔一摞書在他身上:給你去當什么大文豪吧!
2
讀 · 悟
借助著手中這支筆,且思且悟。
思與悟,更少不了讀他人的文章。
在簡書這文人交會之地,讀的文章多了,于是就建了個專題──《讀書品文》。
我喜歡讀有真情的文字。故鄉與親人,永遠是避不開的話題。這類令人不由得想起故鄉與親情的文字,也會被我同時收入《云橫秦嶺》、《一世的牽掛》這兩個專題。
讀別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事兒。
簡書里,也不時看到
50后、60后老大哥、老大姐們的身影。
我愛讀老文章。
讀著他們平實的文字,敬佩之余,
常常不由得感嘆:人生不過如此。
他們尚且這樣勤勉、向上,
你又有什么資格自怨自艾呢?
──于是,專題《人生百味》也出來了。
3
寫 · 記
入簡書大門,最初是源于得到過幾本惠贈的新書,也寫過幾篇書評。這些文字,后來都收入了文集《時而翻書》中。
讀到好的,文章除了順手收錄之外,自己有時候還免不了順手寫下一些感想。畢竟都是自己的文字,不忍它們散落于天涯,于是就有了第二個文集:《心評 · 新看》,專門用來收錄自己的一些短評。
這個文集剛建立的時候,里面還沒有幾篇文章,就暫放在文集《時而翻書》里面。后來連載要50、200個貝才能再開后面的,索性就這么一直放里面,預想的兩個文集暫時不分開了,連載的文集就叫《心評 · 新看|時而翻書》吧!
生活中的零零碎碎、
寫寫畫畫中的偶爾一樂、
孩子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
這些似浪花朵朵,
不抓住也許就稍縱即逝。
像記日記一樣,要給它們存檔留底。
日積月累,靜待花開。
希望可以看到
它們日后長成棵棵大樹的樣子
──這就是文集《種下幾棵樹》。
4
暖 · 喜
寫作路上,有過幾多溫暖──
寫作路上,很多大神不再遙遠:
掌門,我敬你!
喜添兩名管理員|讀書品文
寫作路上,與很多文友 情似家人:
今日有喜事,撿著一師侄!
寫作路上,時有驚喜不斷──
有人文章之高雅,令你折服:
我見青山多嫵媚
有人初出茅廬之沖勁,令你不由得去拱手:
歷史迷猴神通廣
有人歷盡滄桑之坦蕩,令你不由得要親近:
平易近人李子姐
……
5
得 · 失
與這些朋友、與這些溫暖相比,寫作路上的物質獎勵似乎不值得一提,但因此而產生的文字,卻真是常常給自己帶來意外之喜。
羽西的頭一次征文,自己早早開始寫,但一直在改,不自信拿出來,結果最后竟錯過了時間。第二次就學乖了,早早地寫了早早地投,雖然沒拿到什么大獎,但總算搶到了一個手速獎:《兒時的年味兒|兒時的溫暖》
后來,把頭一次的征文文章刪刪改改,就成了這篇──《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媽媽》。用心寫的東西,也得到眾多朋友的認可,很是欣慰。
簡書交友專題的征文,我寫了《簡書欠我一個你|鸞箋尺素,皆我所好》。本只想拿個錦鯉標簽,后來竟意外地拿到了二等獎。只是,那獎品不知是取消了,還是換成了一本書?
上面這篇文章,您可以點開瞄一眼,助我早日拿到錦鯉吧!
有得必有失,得失寸心間。
寫作,似乎只有好處,
沒有什么讓你可以失去的。
失去了什么呢?
夜里是睡得更晚了,
眼睛是更容易乏了。
得到的鼓勵是多了,
但一些人心里的冷嘲熱諷,
想必也有的吧?
這些,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
看淡,放下。
6
筆 · 路
只是,路已經漸漸明晰:
靠手中這支筆,
你也可以把日子過下去。
哪怕,就是
先給小孩子講講作文呢?
以后,或許真的
會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呢?
讀書非難事,文人不足重。
可是,畢竟還是
有那么多的人沒讀過多少書。
不是嗎?
踏踏實實地去做就好了。
似乎兜了個很大的圈子,
但,不是多了這二十余萬的文字嗎?
不是還有這么多的良師益友嗎?
愿寫作
? ? ? ? ? ? 照亮你我前方的路!
無影原創。
如需轉載,敬請聯系。
最初的文字:
這一刻,我開始羨慕你
心底的文字|目錄
相關鏈接:
談寫作專題特訓班命題:我的寫作正翔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