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錯誤示范

今天早上,孩子爸爸喊孩子起床,孩子賴床起不來,爸爸便回去繼續睡覺。過了半小時,孩子終于起床,穿好了衣服,滿心期待地等著爸爸帶他去打羽毛球。然而,爸爸卻以超時為由拒絕前往,孩子瞬間委屈地哭了起來。

確實,孩子存在時間觀念淡薄、做事拖拉的問題,對此我也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就在昨天,我還因為孩子拖拉的事情和孩子爸爸發生了爭吵。當時,他指責我“在消耗孩子的能量”,讓我注意教育方法。這話一下子點燃了我的怒火,我忍不住嗆聲:“你行你上,別什么都不做,就知道在這里指手畫腳!”

沒想到,今天就輪到孩子爸爸體驗孩子不守時、不順從自己意愿的情況了,而他的處理方式實在令人失望。孩子因為爸爸突然變卦不能去打球而哭泣,畢竟打球是他們之前的約定,不能去孩子自然不開心。可過了一會兒,爸爸還是起床洗漱、換好衣服,然后對孩子說:“拿好球拍準備走吧。”我實在不明白他的想法,難道原則可以如此隨意改變?我詢問他需不需要我幫忙預訂球場,他拒絕后便帶著孩子離開了。

20分鐘后,爸爸打來電話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我生氣地質問:“在家的時候怎么不問,現在都走了才想起我?”他解釋說不認識路,讓我發定位。我心里滿是怒火,只是反復說“我不去,不去”。又過了一會兒,他發來微信,說他們正在吃早餐,一會兒來接我,還會給我打包。我依舊拒絕了。

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堪稱錯誤示范。首先,孩子賴床不起,爸爸只是簡單粗暴地判定“超時了不去”,沒有和孩子溝通、引導,沒有嘗試讓孩子明白守時的重要性。其次,爸爸的態度反復無常,毫無原則可言,一會兒拒絕,一會兒又突然決定前往,這種隨意性會讓孩子感到困惑,難以建立正確的規則意識。最后,原本周末活動應該是一家人共同參與,爸爸卻完全忽視我的存在,既沒有和孩子說要等媽媽一起,吃早餐時也沒有叫上我。這樣的行為傳遞出一種冷漠和自我中心的態度,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變得缺乏同理心,不懂得關心他人、在意他人的感受,變得冷漠自私,因為爸爸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這種教育方式是極其不可取的,必須及時糾正。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錯誤的示范可能會給孩子的未來發展帶來諸多隱患,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積極的家庭成長環境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