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維密秀作為時尚界的“春晚”一直備受矚目,就在昨晚剛落幕的2017年維密秀中,張靚穎成為了首個登臺獻唱的中國歌手。
雖然有網友評論說今年維密秀的嘉賓都不夠大腕,但是張靚穎還是憑借其獨特的造型妥妥地登上了熱搜。
? ? 去年的11月,張靚穎與馮軻在意大利舉辦了婚禮,如今,這一段并不被外界看好的婚姻已經維持了一年多,這一年多以來,我們的“海豚音”公主過得幸福嗎?
? ? 為什么這段婚姻當時不被外界看好呢?或或君簡單地總結一下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 ? 就在張靚穎公開婚訊之際,張媽媽在微博上發表了一封反對女兒與其經紀人馮軻結婚的公開信,頓時點炸娛樂圈,信中張靚穎媽媽怒斥馮軻諸多的罪狀:
1、欺騙當年只有18歲的女兒當其“小三”;
2、傾吞女兒與其公司股份;
3、多年精神、經濟控制女兒,且私生活不檢點。
? ? 最后,張媽媽總結道:“經過13年的觀察,一件件事情讓我不得不認為,他并不是真正的愛著我的女兒”。媽媽反對女兒結婚的不少,而因為反對女兒結婚向媒體主動抖落“家丑”,想借此喚醒女兒的,恐怕張媽媽算是朵奇葩了。事后雖然馮先生積極補救促成了婚約的如期,并獲得了張母的認可,但是張靚穎在婚后接受采訪的一些言論和頻頻見諸媒體的“家暴”、“婚變”傳聞,讓人覺得他們的婚姻過得磕磕碰碰,并不順利。
? ? 比如,婚后不久,面對媒體采訪時,記者問張靚穎婚后對婚姻的看法,靚穎卻說“我想知道人死后有沒有靈魂,都說人一輩子唯一不能選擇的就是出身,我想知道是不是曾經有過選擇的機會。”這樣一段文不對題的回答,至少可以看出,靚穎的婚后生活幸福指數并不高。而今年張靚穎的生日未到,馮軻即發文:辛苦了,生日快樂!
? ? 拜托!人家張靚穎的生日是10月11日。
? ? 這明顯表示馮先生對張靚穎的重視程度并!不!高!
? ? 處了十幾年的對象,你還不知道對方的生日,馮先生,你忙暈了嗎?
2
? ? 那么,馮軻到底愛張靚穎嗎?
? ? 對于兩年多前張靚穎在演唱會上對于馮軻的求婚,無論是馮軻扭捏的表現,還是單說求婚這樁事件,都能夠看得出來,張靚穎在這段感情中處在非常弱勢的地位,而馮軻則一直不溫不火。在一起時間足夠長、雙方均事業有成、單身狀態,沒有理由不給女方一個名分。一個女人是在何等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逼婚的?何況還是個公眾人物。
? ? 不過,他們的結合并不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倒更像是一種共生的關系。
? ? 在自然界中,小丑魚和海葵之間,就是一種共生的狀態。
? ? 海葵生活在溫暖的淺海中,它們顏色各異,在海中往往會形成美麗的“海底花園”。雖然它們看起來既美麗又柔弱,但它們擁有讓別人畏懼的武器——刺細胞,每個刺細胞都裝著麻醉獵物的毒液,一般的魚類都不敢接近。
? ? 不過,擁有強大刺細胞武器的海葵似乎在小丑魚面前就完全卸下了防備。小丑魚身上帶有從海葵那蹭來的粘液,這些粘液會讓海葵誤把小丑魚當成自己人。
? ? 就這樣,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丑魚免受其它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丑魚,而小丑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叢安心地筑巢、產卵。對海葵而言,可借著小丑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它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丑魚的游動可減少殘屑沉淀至海葵叢中。小丑魚也可以借著身體在海葵觸手間的摩擦,除去身體上的寄生蟲或霉菌等。
? ? 張靚穎的成功,讓財富滾滾而來,撐起了整個公司的運作,而馮軻的事業也因為有了張靚穎而更穩固地發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個人是互相依存的,因為已經難以判斷是誰成就了誰,就像小丑魚和海葵之間,你賜我救命之恩,我讓你賴以謀生。既然這種關系已經建立,就不太可能輕易消亡。
3
? ? 張靚穎出生于單親家庭,是由母親一手帶大的,父親是長途運輸司機,常年在外。她在一次采訪中說過,爸爸甚至連她的年齡都記不清楚,自己每個月還要騎著單車去爸爸家要一百塊錢的生活費,這是她每個月與爸爸見面的唯一機會,卻也成了她每個月最難受的時刻。她的童年并不快樂,父親缺位,父女感情生疏。
? ? 可以肯定的是,她從19歲起與馮軻長達10多年的愛戀,就是一個后青春期少女重新找爸爸的過程。一部分女孩子如果童年時期缺少父愛,她會拼盡一生來找一個爸爸,這個爸爸不必誠實正直,不必光明磊落,只要他能容忍她撒嬌任性(“不管對錯,你就是要馬上表態!”)、知道對外、對內該說人話還是鬼話(“乖,有我在,你安心睡覺吧。”“這么low的活,我們不接!”)、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張在一次采訪中說,北京十幾年自己只洗過幾次衣服),這就已經足夠。
? ? 騎在爸爸頭上撒嬌;在物質生活上給予基本的滿足;給他們有邊界卻無條件的愛……這些童年缺失的感情,成年后的靚穎便用余生來追逐,一旦選中了目標,就不會輕易放手。后來她從土妞到巨星,遇到的好男人成百上千,卻絕對不會再從這段關系里跳出來。“我怎么敢再換一個爸爸呢?萬一下一個爸爸不好怎么辦?!”她心底肯定有這樣的聲音。缺乏安全感也好、尋找現實中的補償也罷,可以肯定的是,張靚穎已經離不開這個男人,縱使頭破血流,她也要在感情的道路上孤注一擲。
張愛玲曾經寫過一篇母女的散文,在類似的境遇下感同身受: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么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隨她去吧。”張媽媽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