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見了一個朋友CC,她是一家咨詢公司高管,每天穿著黑白職業(yè)裝,穿梭于各種高級場所。工資高不用說,家里還有一個帥老公和1個可愛的女兒。
她可是真正的膚白人美大長腿,家庭幸福又高薪。沒錯,就是我們羨慕的那種人。
正當我在稱贊她的時候,她卻給我來了一句:“你少來了,我只是驢糞蛋表面光,其實每天我都被工作搞得焦頭爛額的,我是越來越不想工作了。”
CC的苦惱是,她雖然自己掌握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但每天還是很忙,而且覺得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也越來越不夠用了。
隨著聊天,我發(fā)現(xiàn)她其實是陷入了時間管理的幾個誤區(qū)中,才會忙碌得不能自拔。
對于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時間管理存在著3個比較常見的誤區(qū)。
1.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
CC每天早上都會按照正常的時間管理流程來給自己列今日清單,但是她真的是把一張紙都能列得滿滿當當。
我看了下她的筆記本,什么會議、跟誰溝通、見客戶、寫研究報告等等黑壓壓的一大片,有一些突發(fā)的急活她也追加到了清單的下方。
這些任務讓CC每天都像拖著長長的尾巴,心力交瘁,她干完一件還沒休息就開始做下一件,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就是這樣,每天還會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無暇顧及,所以CC才會越來越沒有成就感。
其實時間管理的第一個誤區(qū)就是給自己安排過滿的行程。
正確的方法是在清單上每天只列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然后每天盡量在第一時間把這三件事情做完就好了。那些瑣碎的事情可以先往后放一放。
因為根據(jù)80/20法則,我們只要完成20%最重要的事情,就能夠得到80%的成效,所以不要讓自己陷入無限完成計劃的魔咒中,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完才是王道。
2.狂工作不休息
CC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她雖然在時間管理上下了功夫,讓自己盡量多的完成工作,但她的精力從早到晚卻直線下降,效率越來越低。
時間管理的第二個誤區(qū)就是,用省下來的時間不停的工作,從不休息。
其實在時間管理的同時,我們也要注重精力管理,做到勞逸結合,工作和休息交替運轉。
像達·芬奇那樣創(chuàng)造力豐富又多產的藝術家也非常注重定期放下工作。達·芬奇曾在他的《輪繪畫》中寫道:“時不時離開工作放松一下是個非常好的習慣,當你回到工作時,作出的判斷會更加準確。而持續(xù)工作會降低你的判斷力?!?/p>
工作和休息張弛有度是全情投入、維持技能和保持健康的關鍵。
3.各種時間管理方法混合使用
時間管理的第三個誤區(qū)是,把學到的時間管理方法,全都用在自己身上,但稍微覺得不好用了就馬上放棄。
現(xiàn)在市面上的時間管理書籍、方法、工具非常多,如果好好匯總一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有7、8種方法,我們的手機上也下載了很多時間管理的輔助工具。
CC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居然把所有方法一次性都用到了自己身上。
比如說她看到書上寫要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于是就用本子把她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記錄下來。她還在手機上下載了各種清單、效率的APP,這些軟件也需要記錄。
所以她做完一件事以后,居然要在3、4個地方做時間或事件的記錄,反而比原來效率更低了,這樣使用時間管理的工具還不如不使。
我們也就找到了她為什么覺得哪種方法都不好用,根本堅持不下來的原因。
其實工具和方法只是我們的輔助,它們是為了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而生的,我們千萬不可以成為工具的奴隸。
最好的辦法是,看到比較好的時間管理方法,可以用一周的時間去測試一下,如果適合自己就留存下來,不適合自己就換掉,畢竟不可能所有方法都適合你。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被思維固化,為了時間管理而時間管理,為了工作而工作,眼睛只盯著眼前的事情。其實,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最重要,無論是時間管理的方法、工具、還是生活方式。
看了CC的故事,你找到自己做不好時間管理的問題所在了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痛苦。
我是“強大的小萌萌”,用一年的時間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如果你有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我們來一起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