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我一直以為我是一個3分鐘熱度的人——當然,人生的前二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我確實如此;其實我是沒想到自己可以嗨這么久,還是因為所謂的工作。從第一天進入這個團隊開始,大腦幾乎沒停止過運轉。吃飯的時候,上班坐車的時候,晚上回家走在路上的時候,洗澡的時候(當然這個我室友沒少詬病)……
野望的路該怎么走?如何令團隊的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如何達成我們最初“影響人、改變人、成就人”的目標?
這些問題每天盤旋在自己的腦海里,像一首重金屬音樂,嗨到爆場——對,因此我常常被自己的想法搞到失眠。
這大概是一篇寫給自己的文字。深夜里留了點時間跟自己獨處。
這是一篇沒有任何寫作技巧的文字。但我想寫出來,給自己一個答案。
可以說,從我下定決心要來玩賺一起奮斗野望的那一天起,我就沒有一天不感受到壓力的存在的。當然,這種壓力不是來源于事業能否做成的外部條件,而是常常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幾乎每一天,我都覺得自己明天就會被淘汰。正是由于這樣的壓迫感,我不斷逼迫自己向前,想要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
這和我之前所處的任何環境都是不同的,我曾經只要稍微努努力就能觸及的天花板,再也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天,1000千米的大氣層厚度加上宇宙的浩渺無邊,令我之前殘存的莫名的優越感一秒鐘消失成過眼云煙。我常常對之前的朋友說,我覺得現在的自己像一塊隨時都會干燥的海綿,我得把自己丟進大海——野望,就是我的大海。
跟朋友刷了兩集電視劇就會追悔莫及覺得浪費時間,家里介紹的“爸爸大學同學的留美回來的兒子”打電話來問什么你吃飯了沒你下班了沒你在干什么覺得分散精力,就連家里的倉鼠也很少放出來玩了因為回家的時候巴不得自己趕緊充充電。
哦,對了,因此這位小帥哥給我留下一句:End the story. Let you fly to your dream.之后就消失不見,直到跨年的時候我爹讓我約他出來吃個飯我才反應過來人家早就把我微信刪了……關鍵是最后那條消息我還忘了回……
在旁人眼里,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這兒,不好意思,生活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在我說要把戶口遷到深圳的時候,我媽說,你這樣可是代表了你不會回來了。
家里有什么呢?有做了五年的舞蹈工作室,有開了三年的咖啡館,有天降橫財時買下的第一套自己的房子,有安排好的任我挑選的國企、大學老師、電視臺記者的工作,以及我所有的避風港和安樂窩。
我媽問我,你想好了?這些都不要了?
不要了,這些,都留給你們養老。我一窮二白重新開始。
以一種義無反顧的姿態奔赴自己的未來,不留后路可以退。因為終于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一切的義無反顧其實都是甘之如飴。
創業嘛,哪里有什么一定會成功?互聯網公司大大小小這么多,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歷激烈競爭而活下來的少之又少。特別是堅持活下去三年五年的,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人生贏家。有風險嗎?屁話,當然有。可就是固執地想去冒險看看。
這算得上哪門子工作呢?錢少事多離家遠,對,就是這么腦殘的我選擇了一般人最不愿選擇的工作。
于我而言,這不是工作,我不是為公司打工。
這是我所熱愛的事。能夠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事業已經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了。
能夠這樣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是創業者。
每一個創業者都是自燃人。
我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夠bulingbuling的發光體。或許我們還在成長期,還不敢妄稱自己是太陽,但是在核聚變的過程里,我們也在不斷產生自己的光芒——只要核聚變不停,成為太陽,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沒有人回告訴你接下來該怎么做,每一步路該如何走。就好比你去爬山的時候,你只知道山在那里,山頂在那里——哦,甚至山頂在云層中你還看不見……你從哪條路爬上山頂,你要帶什么樣的工具,你會遇上什么樣的困難,會不會突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等情況,你一概不知。因為創業者是從無到有、從0到1的開拓者,我們要走的不是一條前人已經走過的路,而是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出來。最開始是披荊斬棘,然后是羊腸小道,走的人多了才能變成康莊大道。
對,我們是希望,當我們鉆進深山老林里開辟出一條路來,能帶著更多的人看見山頂美麗的風景。
創造并傳遞幸福,是每個創業者內心最澄澈的追求。
創業者應該是終身自主學習者。
如果你還像在學校的象牙塔里一樣渴望著有老師告訴你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手把手教你這件事怎么做,那么對不起,請先交學費,我們可以幫你培訓嘛前提是我們有心情的情況下。哪怕是作為國之根本的教育事業,你去學校也是要交學費的。步入社會,只有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企業不僅沒讓你交學費還得給你開工資還要為你的成長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時候你告訴我:你還需要一個老師?不好意思,大家手頭的工作都很多,沒時間手把手帶你。
別人愿意教給你是情分,要學會感恩;別人不愿意教給你也是本分,因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別人無法教給你也并不代表你更牛逼,反正你倆都不會,還不如叫上這兄弟,你倆一塊兒去學。
學習這事兒靠自覺,外界強迫不來。
這世上只有兩種動力:愛和恐懼。
如我們這般的創業者不斷鞭策自己向前的動力,也始終是愛和恐懼——因為我們熱愛自己的事業,所以渴望盡己所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因為我們總是怕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才會拼命快速學習、快速成長。
知識是值得愛的,學知識雖然耗時又麻煩,但也會讓人擁有充實而滿足的幸福感。
其實掏心掏肺來說,在你內心深處驅使你不停學習的動力僅僅是因為這樣時斷時續的愛和滿足么?不,不是。
是因為害怕。因為膽小,害怕無法把我所熱愛的事變成現實,害怕無法將野望做好,害怕不能做到“影響人、改變人、成就人”。所以在命運的浪潮里不斷撲騰,盡力抓住茫茫大海上漂浮的木板,讓自己活下去。
在這樣安全感始終處于欠費的狀態下,會讓我們始終想著學點兒什么。學點兒東西,心里就踏實一點。萬一哪天真的被命運捉弄一腳被它踹進深淵里,誰會救我?只有知識能夠讓我編織成繩索,帶我脫身。
當然,有人認命,說命運的不公早已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哪怕你再努力,跟命運比起來,你的不斷成長不斷學習又有什么用呢?
一個人生下來,生在什么國家什么城市?父母富不富帥不帥美不美愛不愛他?碰到的老師什么樣同學什么樣有沒有貴人相助?大學選什么專業這個專業什么時候興盛什么時候衰落,是在你退休前還是畢業后?你家的房子什么地段有沒有趕上拆遷哪一年決定買房手里有幾套房?
……
太多太多活生生的例子讓我們覺得:哪怕走對了一步,就能少奮斗幾十年;哪怕只有一步走岔了,都可能是爬不出的深淵。
使勁兒從寒酸小公司跳槽進了大企業,你怎么知道你不是放棄了阿里巴巴而進了諾基亞?使出渾身解數去傍高富帥追白富美,你怎么知道這故事不是慕容復正在追西夏公主?精打細算終于攢了一筆錢,你怎么知道過兩年當你打算買房的時候人民幣下跌的速度跟房價上漲的水平就差了一個正負號?
人人都在命運里掙扎,人人都想盡辦法試圖抓到一點兒確定的東西。可是人生哪里有那么多設定好的結局,就連今天確定的愛情也有可能下一秒就被一個大胸細腰的妹子勾走了魂。
換句話說,哪怕現實如此殘忍,命運也還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因為你還有知識,還有大腦。這是你在這個不斷變化、競爭激烈的時代里,安身立命的根本。
這就是你要保持終身學習的原因。
像是《紅樓夢》里的《好了歌》,沒有什么你得到的東西真的就是你的。金錢、房子、職稱、家庭,莫不是如此。
這個時候,你才看得清成長的價值、知識的價值:它進了你的腦子里,誰都偷不走啊。
創業團隊更需要的是自律的人。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所謂的制度約定是為了約束那些行動上沒有自制力的人;或者說,制度是留給跟隨者的——他只是一個燒的通紅的鐵塊掛在你面前,告訴你如果你越過了就會被燙傷。因為沒有足夠的自律,所以只能被人管、被制度管,你覺得自己四周全是燒熱的鐵塊你感受得到它們散發出來的陣陣熱浪,甚至懷疑自己的人生失去了自由。
可是,你稱你是自由的?你是有權掙脫束縛和捆綁的那種人么?有的人一旦從軛下逃脫了,他就失掉生之為人的最后一點點價值。
真正自由的人其實是痛苦的。因為他不但要制定出自己的法律,還要做自己法律的法官和審判者——當他違反了自己的規定,甚至要做自己命運的劊子手給自己執行裁決。
創業團隊的初創期制度是一片空白,甚至是,由于大家都在開拓新的方向而無法用一個統一量化的指標去衡量團隊的每一個人——所以即使有制度,也是不完善的,也是無法針對每一個人的。在這樣的階段,只有高度自律并且以企業價值觀為導向的人,才能真正留下來干出結果。因為他們用心中的信仰形成了一把道德的戒尺,他們因著自己對事業的熱愛而把這戒尺燒的通紅。
2017,think big , do small.
用信仰點亮人生。